(7)對心和腦Na十、K+-ATP酶的抑制作用 丹參酮ⅡA磺酸鈉在體外能可逆性抑制大鼠心、腦微粒體Na+、K十-ATP m,并具有濃度依賴性,且對心微粒體Na十、K十-ATP酶的抑制作用較強。降低Na十或ATP濃度則增強或減弱其抑酶作用。動力學分析表明丹參酮]IA 磺酸鈉對腦微粒體Na+、K+-ATP酶的作用與Na十的競爭性拮抗劑和ATP的反競爭性拮抗劑相似。有K十及Mg2+存在時則表現為非競爭 性或混合型抑制,但對心肌微粒體Na十、K+-ATP酶的作用則略有差別,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得知,Na+、K十-ATP酶在調節心臟收 縮和維持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8)對微循環的影響 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外周微循環障礙的家兔,丹參注射液3g(生藥)/kg靜注,可使眼球結膜微循環血流速度顯著加快,毛細血管網開放數目增多,600A以上動物的血液流態改善,如血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分聚現象,血液流動有粒狀或斷線狀變為正 常。靜注不同劑量的丹參注射液和丹參素均能增加微循環障礙家兔眼球結膜和腸系膜微循環交點數,有利增加局部組織微循環的血液灌 流及側支循環建立。在相同的家兔微循環障礙模型及局部滴注去甲腎上腺素造成小鼠腸系慎微循環障礙模型實驗中,給丹參素后可明顯 增加家兔球結膜毛細血管數,降低兔血漿乳酸含量,并見到丹參素能擴張小鼠處于收縮狀態的腸系膜微動脈,加速血液流速,從而清除 腸系膜血液的淤滯。應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環流速測定儀測定的結果亦證明了丹參注射液靜注有短期增加犬腸系膜微循環血流的作用。同 上法進一步測定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和免急性微循環障礙時微血管血流速度,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全血和紅細胞2,3-二磷酸甘油(2,3- DPG)的變化,并對急性缺氧大鼠的2,3-DPG和動脈血氣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丹參不僅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和動物的血液流速,而且 可以增加全血和紅細胞2,3-DPG含量,明顯改善缺氧動物的氧分壓和血氧飽和度,而血壓、心率和血管管徑無顯著變化。用掃描電子 顯微鏡觀察丹參酮II A磺酸鈉在部分體外循環中對犬紅細胞形態的影響,可見到多數紅細胞仍保持正常狀態,少數表面圓滑性變差,證明 在體外循環中,丹參酮ΠA磺酸鈉可保持紅細胞正常形態。丹參對去甲腎上腺素造成的微循環障礙,不論在口徑、流速、流量及流態、 毛細血管數等方面有明顯改善,尤以微動脈為甚,其中對微動脈口徑擴大作用較對流速的增快明顯。 2.對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丹參煎劑灌胃對動脈粥樣硬化家免,可降低血和肝中的甘油三酷。丹參及白花丹參能抑制家兔實驗性冠狀動脈大分支粥樣斑塊的形成。用細胞模型實驗方法,發現丹參素具有降低細胞內膽固醇合成及抗脂蛋白電泳遷移率明顯減慢、氧化 脂蛋白中,丙二醛(MDA)含量明顯減少以及氧化脂蛋白對細胞的毒性作用明顯減弱,提示丹參素可用于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應用傳 代培養的牛和人主動脈內皮細胞及原代培養的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為實驗模型,發現牛和人主動脈或臍靜脈內皮細胞接觸合纖維蛋白的瓊 脂薄膜后,部分細胞出現收縮移動和細胞間隙增寬,隨后大多細胞脫落,少數聚集成團;而加入丹參針液的防治組,大部分細胞形態基 本正常,加入丹參防治組的培養液中,乳酸脫氫酶(LDH)及酸性磷酸酶(ACP)含量明顯低于實驗對照組,提示丹參能減輕纖維蛋白 凝塊對血管內皮的損傷作用。丹參素有降低細胞內膽固醇內源性合成及抗氧化酶修飾低密度脂蛋自(LDL)的作用。丹參素還具有抑制 牛主動脈平滑肌細胞氧化修飾H)L的作用,與對照組比較,LDL中MDA明顯減少,其抗氧化能力與丹參素的量成正相關。丹參能升高實 驗性高膽固醇血癥大鼠肝及人成纖維細胞LDL受體mRNA水平,但降血清總膽固醇及LDL膽固醇作用不明顯,提示LDL受體可能存在翻譯 或翻譯后水平的調節。用新生乳牛的胸主動脈,經體外培養獲得的傳代動脈內皮細胞(EC)進行實驗,結果顯示低密度脂蛋白細胞丙二 醛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而⒍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較對照組顯著降低,1μmol/L、100μmol/L丹參酮IIA均能提高 6-keto-PGF1α的水平,抑制MDA產生,高濃度丹參酮ⅡA還可降低TXB2的含量,表明丹參酮ⅡA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LDL的氧化, 從而保護動脈內皮細胞,維持其分泌PGI2正常功能。丹參可刺激動脈內皮細胞(EC)分泌PGI2,從而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3.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1)抗凝血、促纖溶作用 動物實驗表明,丹參具有抗內、外凝血系統的功能,可使復鈣時間(RT)、凝血酶原時間(PT)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時間(KPTT)延長,并促進纖維蛋白降解。丹參中3種化學提取物均有抗凝作用,其中丹參酮最強, 原兒茶醛次之,第三為丹參素。關于丹參抗凝作用環節的研究,現認為是其作用于凝血過程的第三階段,即通過激活纖溶酶原一纖溶酶 系統使纖維蛋白溶解留并被裂解為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丹參注射液能促進牛內皮細胞分泌纖溶酶原激活物(PA),提高PGI2的產生量, 降低其抑制物(PAI)的活性,丹參還能增加牛肉皮細胞膜表面血栓調理蛋自的活性。 (2)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丹參注射液可抑制ADP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粘附降低;對體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和抑制凝血功能。大鼠和小鼠靜注丹參酮IIA磺酸鈉12.5~38mg/kg后60分鐘,體外血栓形成時間延長,血栓長度縮短,血栓干重和濕重減 輕,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降低。丹參酮]IA磺酸鈉對犬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釋放均有抑制作用。其機制可能通過抑制血小板的肌動蛋 白激活Mg2十-ATP酶活力而表現抑制血小板的各種功能。乙酰丹酚酸A是丹參有效成分衍生物。體外實驗表明,乙酰丹酚酸A對ADP、膠 原、花生四烯酸和凝血酶誘導的大鼠和免血小板聚集有明顯抑制作用。在半體內實驗中,本品對多種誘導劑所致囟血小板聚集也有顯著 抑制作用,且持續時間達2小時以上。此外,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時,乙酰丹酚酸A對膠原誘導的血小板5-羥色胺釋放也有顯著抑制作 用。提示乙酰丹酚酸A可能是一種作用廣泛的血小板功能抑制劑。由ADP或腎上腺素誘導的人工血小板聚集和5-HT釋放可為丹參注射液 所抑制,且抑制程度與劑量有關,丹參注射液中的活性物質可抑制環核苷酸磷酸二酪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環核苷酸,從而抑制血小 板的聚集和5-HT的釋放。迷達香酸是丹參水溶性成分之一,給大鼠靜注,它能抑制靜脈血栓形成,阻抑膠原誘導的血小板聚集,促進纖 維蛋白溶解活性,當劑量為50mg/kg及100mg/kg時,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別為41.9%和54.8‰,當劑量為100mg/地及150mg/kg 時,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別為30.4‰和46.4%,血漿優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纖維蛋白原含量無明顯變化,結果說明,迷達香酸具 有溫和的抗血栓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有關。應用PPP自動平衡血小板聚集儀,以血小板第一、二 相聚集率為指標,發現急性腦血管病患者治療前血小板聚集呈亢進狀態)使用丹參注射液均能使急性腦血管病患者血小板第一、二相聚 集率降低至正常水平,證實丹參有降低血小板聚集作用。動物實驗證明丹參對TXB2的抑制率為96。64%。TXB2受到抑制,TXA2合成減 少,從而達到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作用。丹參素有抑制血小板合成與釋放TxA2等前列腺素類縮血管物質的能力。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