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中藥大全 > 溫里藥 >

肉桂《青陽客棧》(2)

時間:2017-06-15 06:45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商品規格】 官桂:又名上官桂、菌桂、箘桂、筒桂、桂爾通、桂通、油桂通、條桂、廣條桂,指肉桂中品質優良者。按李時珍的解釋,官桂乃上等供官之桂。 高山肉桂:進口肉桂中的野生品。 低山肉桂:進口肉桂中的栽培

【商品規格】
  官桂:又名上官桂、菌桂、箘桂、筒桂、桂爾通、桂通、油桂通、條桂、廣條桂,指肉桂中品質優良者。按李時珍的解釋,官桂“乃上等供官之桂”。
  高山肉桂:進口肉桂中的野生品。
  低山肉桂:進口肉桂中的栽培品。
  企邊桂:又名清化桂、清化玉桂、清化肉桂。是越南北圻清化所產的野生桂。又分為高山企邊桂、低山企邊桂等規格。
  板桂:又名桂楠、平板桂。為15年以上老肉桂樹的外皮。多壓成板狀,故名板桂。
  廣肉桂:產于廣西、廣東的肉桂。
  安南肉桂:又名安肉桂、安桂。產于越南(舊稱安南)的肉桂。
  黃瑤肉桂:又名黃瑤桂。產于大瑤山區的肉桂。
  蒙自肉桂:又名蒙自桂。產于北圻與滇邊接近的孟山,因在蒙自出售,故名蒙自肉桂。
  桂心:刮去栓皮,表面較平滑,紅棕色者,通稱桂心。
  以上商品均以皮薄、含油多、香氣濃、味甜微辛、肉細、嚼之無渣者為佳。
【化學成分】
  皮含揮發油(稱桂皮油)1~2%,主要成分為桂皮醛(Cinnamaldehyde)75~90%,并含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本品不含丁香油酚,尚含粘液、鞣質等。 含揮發油 1%~2%,油中主成分桂皮醛(cinnamyl aldehyde)75%~95%,少量桂皮乙酸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苯丙酸乙酯;另含二萜類化合物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無水桂二萜醇(anhydro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肉桂萜醇(cinncassiol A,B,C1,C2,C3,D1,D2,D3,D4)及其葡萄糖甙。另有報道,廣西玉林產桂皮,揮發油含量為5.86%,尚含香豆精、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β-谷甾醇、膽堿、原兒茶酸、香草酸(vanillic acid)、微量丁香酸(syringic acid )和D-葡萄糖。并含鈣、鎂、鐵、硅、鈉、鋁、鋇、錳、鈦、鋅、鍶、鉻、鎳、銅、鋯、銀等元素。
【理化鑒別】
  ①官桂,呈半槽狀或圓筒形,長約40厘米,寬約1.5~3厘米,皮厚1~3毫米。外表面灰棕色,有細皺紋及小裂紋,皮孔橢圓形,偶有凸起橫紋及灰色花斑;刮去栓皮者,表面較平滑,紅棕色,通稱“桂心”。內表面暗紅棕色,顆粒狀。質硬而脆,斷面紫紅色或棕紅色,可見淺色石細胞群,斷續成環狀。氣芳香,味甜辛。
  ②企邊桂,呈長片狀,左右兩邊向內卷曲,中央略向下凹,長40~50厘米,寬4.5~6厘米,厚3~6毫米。外表面灰棕色,內表面紅棕色,用指甲刻劃時則現棕色油紋。香氣濃烈,其它與官桂相似。
  ③板桂,呈板片狀,通常長30~40厘米,寬5~12厘米,厚約4毫米,兩端切面較粗糙。
  以上均以皮細肉厚,斷面紫紅色,油性大,香氣濃,味甜微辛,嚼之無渣者為佳。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桂皮醛以250~500 mg/kg灌胃,能減少小鼠自發活動,對抗苯丙胺產生的過度活動;桂皮醛還可對抗阿樸嗎啡及去氧麻黃堿的運動興奮,使體溫下降,但對抗利血平引起的體溫下降;用小鼠壓尾法或腹腔注射醋酸扭體法表明桂皮醛有鎮痛作用;認為桂皮醛的中樞作用與中樞單胺能神經原的活動有關。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肉桂水提物及揮發油對大鼠在冰水應激狀態下內源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及心肌損傷有一定對抗及保護作用;肉桂煎劑可使麻醉犬冠脈、腦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肉桂煎劑、桂皮醛及香豆素對ADP誘導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3.抗潰瘍作用:肉桂水提物腹腔注射,可防止大鼠應激性潰瘍,灌胃或腹腔注射也可抑制5-羥色胺引起的大鼠胃潰瘍,抗潰瘍作用不僅由于抑制胃液分泌,而且促進胃粘膜的血流量。
  4.抗變態反應:肉桂水提物有抗變態反應的作用,對補體依賴性的反應如Ⅱ型的反向皮膚過敏反應(RCA)、福斯曼皮膚血管炎(FCV)及Ⅲ型的Arthus反應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他,肉桂的乙醚及乙醇浸出液對革蘭氏陽性菌及真菌有抑菌作用。
【采收加工】
  當樹齡10年以上,韌皮部已積成油層時可采剝,春秋季節均可剝皮,以秋季8~9月采剝的品質為優。環剝皮按商品規格的長度稍長(41cm),將桂皮剝下,再按規格寬度略寬(8~12cm)截成條狀。條狀剝皮即在樹上按商品規格的長寬稍大的尺寸劃好線,逐條地從樹上剝下來,用地坑燜油法或籮筐外罩薄膜燜制法進行加工。4~5月剝的稱春桂,品質差,9月剝的稱秋桂,品質佳。樹皮曬干后稱桂皮,加工產品有桂通、板桂、企邊桂和油桂。
  多于秋分后剝取栽培5~6年的樹皮和枝皮,曬1~2天,卷成圓筒狀,陰干,稱“油桂筒”(廣條桂);剝取10余年生的樹皮,將兩端削成斜面,夾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曬干,稱“企邊桂”;將老樹干離地30cm處,作環狀剝皮,放木夾內曬至九成干,取出,縱橫堆疊,加壓,約一個月干燥,稱“板桂”;桂皮加工過程中余下的邊條,削去外部栓皮,稱“桂心”,塊片稱“桂碎”。
  本品不宜曝曬,以免影響品質。貯藏于干燥陰涼處,或入錫盒內,密閉保存。
【炮制】
  《雷公炮炙論》:“凡使勿薄者,要紫色厚者,去上粗皮,取心中味辛者,使每斤大厚紫桂,只取得五兩。取有味厚處生用。如末用,即用重密熟絹并紙裹,勿令犯風。”《本草經集注》:“去削上虛軟甲錯。”《圣惠方》:“去皺皮,去粗皮。”“搗令碎。”《經效產寶》“銼”。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刮去粗皮,搗成小碎塊。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避熱。
【附方】
  1.治腎氣虛乏,下元憊冷,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飲食,腳氣上沖,少腹不仁;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等證 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干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去皮、臍)、肉桂(去粗皮)各二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金匱要略》腎氣丸)
  2.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溲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體不收,或眼見邪祟,或陽衰無子等證 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姜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上藥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景岳全書》右歸丸)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