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附子《中國藥典》 【名稱】 附子 【拼音】 Fuzi 【英文】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概述】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種。 (1)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 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并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 霜)、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2)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 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 取出,蒸至出現油面、光澤后,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烘干,習稱“黑順片”。 (3)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厚約0.3cm 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干,習稱 “白附片”。 【性味歸經】 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應用】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注意】 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貯藏】 鹽附子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黑順片及白附片置干燥處,防潮。 【用法用量】 3~15g 。 【理化鑒別】 取黑順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與氨試液 5ml,振搖20分鐘,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 硫酸溶液20ml,振搖提取,分取酸液,照分光光 度法(附錄Ⅴ A)測定,在 231nm與274nm 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炮制】 附片 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藥。 淡附片 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后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干。 每 100kg鹽附子,用甘草 5kg、黑豆10kg。 炮附片 取附片,照燙法(附錄Ⅱ D)用沙燙至鼓起并微變色。 【性狀】 鹽附子 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 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順片 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 。氣微,味淡。 白附片 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 【圖片】 藥材附子(白附片) 藥材附子(鹽附子) 藥材附子(黑附片) 【錄自】 《中國藥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