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川黃柏(黃皮樹) 主產于四川、湖北、貴州、云南、陜西、廣西等地,以四川、貴州產量大,質量優。銷全國,并出口。
【品種考證】
黃柏,始載于《本經》,原名“檗木”,列為上品。《別錄》云:“生漢中(今陜西漢中以東等地)山谷及永昌(今云南保山)。”《本草經集注》云:“今出邵陵(今湖南邵陽)者,輕薄色深為勝。出東山(今福建東山島及其附近島嶼)者,厚重而色淺,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種小樹,狀如石榴,其皮黃而苦,俗呼為子檗,亦主口瘡。又一種小樹,多刺,皮亦黃,亦主口瘡。”《蜀本草》:“《圖經》云,黃檗,樹高數丈,葉似吳茱萸,亦如紫椿,皮黃,其根如松下茯苓。今所在有,本出房(房州,今湖北房縣、竹山等地)、商(商州,今陜西秦嶺以南各地)、合(合州,今四川合川、銅梁、武勝、大足等縣)等州山谷,皮緊,厚二三分,鮮黃者上。二月,五月采皮,日干。”《本草圖經》:“檗木,黃檗也,今處處有之,以蜀中者為佳。五月六月采皮,去皺粗暴干用。其根名檀桓。”《綱目》:“檗木,名義未詳。《神農本草經》言檗木及根,不言檗皮,豈古時木與皮通用乎。”以上諸家所說,論述了黃柏的產地、分布、生境及質量等問題。現國產黃柏分川黃柏和關黃柏兩大類,大致是以陜西呂梁山及黃河為界,以南者為川黃柏。因此,從古本草所載的黃柏產地分布情況,以及《證類本草》所附“黃檗”與“商州黃檗”圖,均可認為與現今川黃柏相符,其原植物為黃皮樹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及禿葉黃皮樹P. chinense Schneid. var. glubriusculum Schneid. 本草所論的“肉厚色深者為佳”,至今仍不失為黃柏外觀質量的評價標準。至于關黃柏,其原植物為黃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為后起之藥材,據目前全國黃柏的供銷情況看,關黃柏已成為黃柏的主流商品,故將其列為黃柏的第一品種。
【商品規格】
關黃柏:又名關柏、東黃柏。為植物黃柏的樹皮。主產于我國東北地區。
川黃柏:又名川柏。為植物黃皮樹及其變種變型的樹皮。主產于四川、貴州等地。
以上商品均以皮厚、干燥、色鮮黃、無栓皮者為佳。
尚有:①禿葉黃皮樹 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var. glabriusculum Schneid. 常作川黃柏使用。與黃皮樹區別為:葉軸及葉柄光滑無毛,葉背無毛或沿中脈兩側至少在葉部以下被疏柔毛。橫切面觀,皮層有大型纖維狀石細胞,單一或數條橫生。生于雜木林內及溪谷附近,分布地區同黃皮樹。②臺灣黃檗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var. wilsonii (Hayara etKanehira) chang [P. wilsonii Hayata et Kanehira] 生于海拔2000~2700m的高山森林中。分布于臺灣阿里山。樹皮亦作黃柏使用。
【化學成分】
①黃柏 樹皮含小檗堿(Berber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木蘭花堿 (Magnoflorine)、黃柏堿(Phe-llodendrine)、 N-甲基大麥芽堿(Candicine)、掌葉防已堿 (Palmatine)、蝙蝠葛堿(Menisperine)等生物堿;另含黃柏酮(Obacunone)、黃柏內酯 (Obaeulactone)、白鮮交酯(Dictamnolide)、黃柏酮酸(Obacunonic acid)、青螢光酸 (Lumicaeruleic acid)、7-脫氫豆甾醇(7-Deby-dro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 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根皮含小檗堿、藥根堿、黃柏堿、 N-甲基大麥芽堿。木樹也含小檗堿。新鮮葉含黃柏甙(Phellamurin)、脫氫黃柏甙(Amurensin)、脫氫異黃柏甙(Phellatin)、異黃柏甙(Phellavin)。干燥葉含金絲桃甙(Hyperoside),不合黃柏甙。
②黃皮樹 樹皮含小檗堿、木蘭花堿、黃柏堿、掌葉防己堿等多種生物堿及內酯、甾醇、粘液質等。
③禿葉黃皮樹 樹皮含四氫小檗堿(Tetrahydroberber-ine)、四氫掌葉防己堿 (Tetrahydropalmatine)、四氫藥根堿(Tetrahydrojatrorrhizine)、黃柏堿、木蘭花堿及 β -谷甾醇。中國藥材學:(1)黃檗樹皮含小檗堿(berberine)約1.6%,并含少量黃柏堿 (phellodendrine)、木蘭堿(magnoflorine)、藥根堿(jatrorrhizine)、掌葉防己堿 (palmatine)、白栝樓堿(candicine)、蝙蝠葛任堿(menis-perine);另含檸檬苦素(黃柏內酯,limonin,obakulactone)和黃柏酮(obacunone)。還有γ-及β-谷甾醇、豆甾醇、7-去氫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l)等。根皮分離出小檗堿約9%,尚有藥根堿、黃柏堿、白栝樓堿。(2)黃皮樹樹皮含小檗堿達3%。(3)禿葉黃皮樹樹皮含小檗堿達6.5%,并含少量掌葉防己堿、藥根堿、黃柏堿、木蘭堿及β-谷甾醇等。
【藥理作用】
1 黃柏水煎劑或醇浸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白喉桿菌、枯 草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實驗還表明、黃柏對福氏痢疾桿 菌、志賀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另外,黃柏煎劑、水浸劑于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陰道滴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 用。
2 黃柏去掉小檗堿的提取物皮下注射或灌服,對阿司匹林或結扎幽門引起的大鼠胃潰瘍有顯著抑制作用,對小鼠應激性潰瘍也有效。
3 關黃柏流浸膏腹腔注射,對麻醉貓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對心率則無影響。 此外,黃柏尚有解熱、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與中藥藥理研究數據庫連接
【采收加工】
定植15~20年采收,5月上旬至6月上旬, 用半環剝或環剝、砍樹剝皮等方法剝皮。目前多用環剝,可在夏初的陰天,日平均溫度在22~26℃左右,此時形成層活動旺盛,再生樹皮容易,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用刀在樹段的上下兩端分別圍繞樹干環割一圈,再縱割一刀,切割深度以不損傷形成層為度,然后將樹皮剝下,噴10×10-6吲哚乙酸,再把略長于樹段的小竹竿縛在樹段上,以免塑料薄膜接觸形成層,外面再包塑料薄膜兩層,可促使再生新樹皮;第2、3年連續剝皮,但產量略低于第1年。注意剝皮后一定要加強培育管理,使樹勢很快復壯,否則會出現衰退現象。剝下的皮,趁鮮刮掉粗皮(栓皮),至顯黃色為度,不可傷及內皮,刷凈,曬至半干,再疊成堆,用石板壓平,再曬至全干。放置干燥通風處,防霉變色。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