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秦皮《中藥全書》
【名稱】
秦皮
【拼音】
Qinpi
【英文】
Ash Bark
【日文】
シンピ
【拉丁文】
Cortex Fraxini
【異名】
岑皮《吳普本草》,秦白皮《藥性論》,桪木皮《本草拾遺》,梣皮《本草綱目》, 蠟樹皮。
【性味歸經】
苦、澀,寒。歸肝、膽、大腸經。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止痢,止帶,明目。
【藥用】
本品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尖葉白蠟樹F.szaboana Lingelsh.、宿柱白蠟樹F.stylosa Lingelsh.或白蠟樹F.chinensis Roxb.的樹皮。
【應用】
1.用于熱毒瀉痢,濕熱帶下。本品苦寒,其性收澀,既能清熱燥濕解毒,又能收澀止痢、止帶。治熱毒瀉痢,里急后重,常與黃連、黃柏、白頭翁同用,如白頭翁湯;如治濕熱下注,赤白帶下,多與丹皮、當歸同用。
2.用于目赤腫痛,目生翳膜。本品能清肝瀉火,明目退翳。用治肝經郁火,目赤腫痛、目生翳膜,可單用本品煎水洗眼,亦可與菊花、黃連、龍膽草等同用。
【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適量。
【形態】
1.苦櫪白蠟樹 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裂皺淺細。小枝粗壯,皮孔棕色。羽狀復葉對生,小葉3~7,通常5,卵形,先端漸小或驟凸,邊緣具粗鋸齒,葉背中肋基部及葉軸關節處密生銹毛。雄性與兩性異株;花萼杯狀,不規則齒裂;無花瓣,或稀具1~4花瓣;雄花雄蕊 2,兩性花柱頭淺裂,2叉狀。翅果窄長倒披針形。花期5~6月,果期8~9月。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生于山坡、溝谷和叢林中。
2.尖葉白蠟樹 小葉3~5,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邊緣有銳鋸齒,背脈有毛;花萼鐘狀,不規則4~5裂;無花瓣;柱頭2深裂;翅果倒披針形。分布于陜西、甘肅、湖北、四川等地。生于山坡路邊或林中。
3.宿柱白蠟樹 小葉3~5,長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上面中脈疏生短柔毛;花萼廣鐘狀,4中裂;花瓣4;柱頭2淺裂;翅果披針狀匙形,通常具副冠狀宿存花柱。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等地。生于山坡林中。
4.白蠟樹 小葉先端鈍尖或漸尖;雌雄異株;萼不規則齒裂;花柱細長,柱頭長棒狀;翅果匙狀。分布于四川、貴州、安徽、云南、廣東等地。生于田埂、低山坡地,多栽培。
【產地】
苦櫪白蠟樹樹皮為東北秦皮,產于遼寧、吉林。尖葉白蠟樹樹皮、宿柱白蠟樹樹皮分別為陜西秦皮和陜西白點秦皮,產于陜西。白蠟樹樹皮為四川秦皮,主產于四川。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黃壤、黃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長。栽培技術 用種子及扦插繁殖。種子繁殖:3月份播種前將種子用溫水浸泡24小時,或混拌濕沙在室內催芽,待種子萌動后,可條播于苗床內,每1hm2需種子45kg。苗床管理注意適量澆水、中 耕、除草、施肥。一般1hm2產苗30~45萬株,當年古高可達30~40cm。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截成16~ 20cm小段,在苗床上按行距30cm開溝,深12~15cm,每隔6~10cm扦插1根,插條的頂芽露出床面,壓實土壤。插后經常淋水,保持土壤 濕潤,并及時抹去下部的幼芽,保證頂芽正常生長,一年生苗高可達40~50cm。苗高80~100cm左右,即可移栽造林。病害有煤煙病, 防治需注意通風、透光。蟲害有蚜蟲、介殼蟲等,可用石硫合劑噴殺;糖槭介,6~7月用50‰殺螟松稀釋1000倍液噴灑;天牛,可用棉 花球蘸80%敵敵畏乳劑或40%樂果乳劑15~20倍液塞入蟲孔毒殺。
【品種考證】
秦皮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名醫別錄》稱:“一名岑皮,一名石檀,生廬江川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陰干。”唐代《新修本草》載日:“此樹似檀,葉細,皮有白點而不粗錯,取皮水漬便碧色,書紙看皆青色者是。”據此分析,唐和唐以前所用秦 皮,似為生山石間的一種小喬木,葉似檀而細小,皮光滑而有白色皮孔,水漬有青碧色熒光。而有這些特征的木犀科梣屬植物,唯小葉 梣(Fraxinus bungeana DC.)較接近。可見最早使用的秦皮可能為此種。宋代《本草圖經》一方面沿引前代本草的記載,同時指出:“今陜西州郡及河陽亦有之。其木大都似檀,枝干皆青綠色,葉如匙頭許 大而不光,并無花實,根似槐根..俗呼為白桪木。”此葉如匙頭,無花冠的白楫木,似為與小葉梣同屬的植物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 Roxb.,說明宋代已將白蠟樹作為秦皮的原植物之一。
【商品規格】
商品分枝皮與干皮,一般不分等級。以條長呈筒狀、外皮薄而光滑者為佳。
【顯微特征】
樹皮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木栓細胞。皮層散有纖維束與石細胞群,石細胞分枝狀,壁厚。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環層,有時伴有少數纖維束。韌皮部射線寬1~3列細胞;韌皮纖維束成層排列,每層2~10列纖維,纖維壁極厚,胞腔點狀,纖維層有時伴有石細胞。射線及 韌皮薄壁細胞含眾多草酸鈣砂晶,在射線細胞中尤多。秦皮粉末:
1.纖維平直或稍彎曲,邊緣微波狀,直徑15~40μm,壁極厚,木化,表面有時可見不規則斜向紋理。
2.石細胞類圓形、類長方形、類紡錘形并作不規則短分枝,大型,孔溝明顯。
3.射線寬1~2列細胞,胞腔內充滿草酸鈣砂晶。
【化學成分】
1.苦櫪白蠟樹 樹皮含七葉樹甙(七葉甙,馬栗樹皮甙,秦皮甲素)及七葉樹內酯(馬栗樹皮素,七葉樹素,秦皮乙素);預試尚含生物堿。七葉樹甙白蠟樹甙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