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1)導瀉:大黃煎劑有明顯的瀉下作用,這種作用受溫度和時間的影響。其熱水浸出液,在酸、堿條件下或50℃減壓濃縮,瀉下效力 均不受影響。沸水浴常壓濃縮,其瀉下作用僅為原浸出液的1/3。瀉下作用隨加熱時間的延長而減弱。大黃瀉下成分約有20種,包括蒽 醌類和二蒽酮類以及它們的甙類,而主要瀉下成分為二蒽酮類化合物—番瀉甙。番瀉甙A、B、C、D、E、F的瀉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 大黃酸蒽酮的作用也較強;蒽醌類化合物8-葡萄糖蘆薈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酸,8-葡萄糖大黃酸等均較弱;而大黃酚、大黃素、 大黃素甲醚等幾乎沒有瀉下活性。綜上所述,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較強,其中以二蒽酮-番瀉甙的作用最強。瀉下機制是大黃的有效成 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內被細菌代謝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謝產物而發揮瀉下作用。進一步研究證明,在哺乳動物消化道菌叢中,99%是厭 氧菌,其中部分細菌如楔形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sphenoides),具有β-葡萄糖甙酶活性,在與番瀉甙一起培養時,番瀉甙A量隨細 菌生長不斷減少,同時,8-葡萄糖大黃酸蒽酮則增加,12小時達高峰,此后迅速減少,而產生與之相當的摩爾濃度的番瀉甙元A。從而認 為蒽醌葡萄糖甙的二聚體-番瀉甙在還原酶作用下,裂解成單體8-葡萄糖大黃酸蒽酮,再經β-葡萄糖甙酶水解成大黃酸蒽酮,繼續氧化 成番瀉甙元。上述代謝物可直接刺激大腸局部或粘膜下神經叢,使蠕動加強,同時通過抑制Na+、K+-ATP酶而抑制水分的吸收(較正 常時增加45%),產生容積性致瀉作用。大黃瀉下作用的另一個途徑是番瀉甙由小腸吸收后,經肝臟轉化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經叢而 引起大腸蠕動致瀉,同時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隨血運到大腸,刺激粘膜下神經叢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經叢,或奧厄巴赫神經叢,而使腸運 動亢進,引起瀉下。 (2)利膽作用:麻醉犬十二指腸給大黃煎劑,可使膽汁分泌增加,降低奧狄括約肌張力。麻醉大鼠十二指腸給大黃煎劑或水醇浸提制 劑,30分鐘內膽汁、胰液分泌量均增加,而胰淀粉酶活性則降低,大黃不僅促進膽汁分泌,并使膽紅素和膽汁酸含量增加。人服用大黃 煎劑15g,膽囊明顯增大(B超測量)。與動物實驗結果相符。 (3)保肝作用:大黃對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SGPT升高達616.0U/100ml,正常對照組為289U /100ml,經大黃治療后,可使SGPT降至325.3U/100ml,肝細胞壞死程度、變性也比對照組輕。進一步研究發現,大黃能顯著逆轉四氯 化碳引起的肝組織脂肪浸潤及纖維化,微粒體腫脹,嵴明顯下降,粗面內質網破壞核糖體脫落。此外,還可恢復四氯化碳引起的單胺氧 化酶及琥珀酸脫氫酶活性減弱。表明大黃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傷確有預防和治療作用。體外實驗證明,大黃煎劑對乙肝抗原 (HBsAg)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質后作用減弱或消失,同時也證明大黃中意醌類和大黃素對HBsAg并無抑制作用。 (4)抗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采用大鼠應激性及幽門結扎法兩種實驗性胃潰瘍模型觀察到,給予生大黃、酒燉大黃和大黃炭等藥物均能 預防和治療應激性胃潰瘍出血。明顯縮小出血面積和減少出血灶數量,作用類同西咪替丁,對幽門結扎胃潰瘍大鼠灌服生大黃粉懸液, 可使潰瘍面積縮小,并能降低胃液量,胃液游離酸及胃蛋白酶活性,但酒燉大黃無此作用。采用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損傷模型實驗表明, 大黃煎劑1g/kg、0.5g/kg和0.25g/kg都有明顯保護胃粘膜的作用,還有提高胃壁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防止乙醇對胃粘膜的損 傷作用。 (5)對腸管平滑肌的作用 電生理研究表明:大黃對結腸的電活動有明顯的興奮作用,特點為群集性放電,峰電頻率明顯增快,幅度明 顯增高,收縮活動增強,阿托品可阻斷大黃對結腸的興奮作用。阻止結腸內水分吸收,加快結腸內溶物的排出而發揮其瀉下作用。提示 大黃瀉下作用是通過腸管中M受體而發揮效應。
2.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1)抗菌 大黃的抗菌譜廣,敏感細菌有葡萄球菌(白色、檸檬色、金黃色)、溶血性鏈球菌(甲、乙)、草 分枝桿菌、枯草桿菌、痢疾桿菌、肺炎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人型結核桿菌、淋病雙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桿菌, 尤以葡萄球菌、淋病雙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黃酸、大黃素和蘆薈大黃素抗菌作用最強。大黃對腸內厭氧菌脆弱擬桿菌有抑 制作用,該菌可將復合型膽汁酸分解為游離型膽汁酸,增強了對粘膜的刺激性而導致膽囊炎。抗菌作用機制主要是對細菌細胞核酸和蛋 白質合成以及糖代謝的抑制作用。 (2)抗真菌 大黃煎劑及水、醇、醚提取物在體外對一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對許蘭黃癬菌及蒙古變種、同心性毛癬菌、紅色表皮癬 菌、堇色毛癬菌、鐵銹色小孢子癬菌、大小孢子癬菌、絮狀表皮癬菌、趾間毛癬菌等均有較高的敏感性。稀醇浸出液作用較水或醚浸出 液強。 (3)抗病毒 大黃煎劑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通過雞胚半體內篩選法測定最小有效量為每胚5mg。此外對溶組織阿米巴原蟲、 人毛滴蟲、陰道滴蟲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抗腫瘤作用:腹腔注射大黃酸、大黃素對小鼠黑色素瘤有較強抑制作用,大黃酸對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對肉瘤S180和艾氏癌 皮下型無明顯作用,大黃素對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氧化和脫氫。大黃酸對癌細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 用。
4.抗炎作用:大黃對多種動物實驗性炎癥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給小鼠灌胃大黃煎劑能顯著抑制巴豆油致小鼠耳郭急性滲出性炎癥。同 時對大鼠甲醛性、蛋清性足蹠腫脹、小鼠和大鼠的棉球肉芽腫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但酒燉大黃和大黃炭的作用較弱,可能是由于酒燉 使有效成分流失而大黃炭使有效成分破壞之故。大黃抗炎作用可能是使花生四烯酸代謝途徑內環氧化酶通道受阻,增加羥基花生四烯酸 的生成,而活躍脂化酶通路,達到抗炎作用。實驗研究表明,大黃抗炎作用不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素系統,因為切除腎上腺并不影響其 抗炎作用,相反抗炎的同時,并不降低腎上腺中抗壞血酸的含量,而且大黃煎劑不能延長切除腎上腺的未成年大鼠的生存時間和對抗切 除一側腎上腺后致對側腎上腺代償性肥大。故大黃無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5.對微循環的影響:給小鼠灌胃大黃醇提取物后,耳廓微循環(動脈和靜脈管徑)無明顯影響,但可使血流速度變慢,有顆粒狀紅細 胞聚積體出現,以微靜脈內最明顯;局部滴注不能改變腎上腺素引起的腸系膜微血管的收縮,對胃壁微動脈和微靜脈亦無明顯擴張作 用,出現較明顯的粒絮流,尤以微靜脈為甚。大黃對微循環的影響主要是血流速度變慢,紅細胞聚集,局部血液粘滯性升高而局部血管 不擴張,因而局部止血過程加強。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