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苦參《青陽客棧》
【名稱】
苦參
【英文】
Lightyellow Sophora Root
【拉丁文】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
【異名】
苦骨(《綱目》),川參(《貴州民間方藥集》),鳳凰爪(《廣西中獸醫(yī)藥用植物》),牛參(《湖南藥物志》),地骨(《全國中草藥匯編》),野槐根、山槐根(南藥《中草藥學》),地參(《新華本草綱要》)。原植物苦參又名:苦識、水槐(《本經(jīng)》),地槐、菟槐、驕槐、白莖、虎麻、岑莖、祿白、陵郎(《別錄》),野槐(《綱目》),好漢枝(《全國中草藥匯編》),山槐子,白萼。
【性味歸經(jīng)】
味苦,性寒。歸心、肺、腎、大腸經(jīng)。
【功效】
清熱燥濕,祛風殺蟲。
【藥用】
為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 [S. angustifolia Sieb. et Zucc. ] 的根。
【應用】
用于濕熱諸證。苦參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之功,可用于濕熱引起的各種病證,如瀉痢,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等。治濕熱泄瀉,痢疾,可單用取效,或配白頭翁、黃芩等加強清腸止痢作用,因苦參亦有涼血止血之功,腸風便血、痔漏下血最為相宜,配地黃為丸服用,如《外科大成》苦參地黃丸,現(xiàn)代臨床亦用治真菌性腸炎、滴蟲性腸炎等。治療黃疸,用苦參配茵陳、梔子、龍膽草等藥可利濕退黃,古方有用配龍膽草、牛膽汁、生姜汁治谷疸者,現(xiàn)代臨床亦用于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苦參性主降泄,能清利膀胱濕熱以司氣化而通淋澀,故凡濕熱蘊結(jié)膀胱所致小便不利,淋瀝澀痛或水腫等,均可單用本品,或與車前子、滑石、澤瀉伍用以清利膀胱濕熱。治療濕熱所致帶下色黃氣臭,陰部作癢、宮頸糜爛者,用苦參既能清下焦?jié)駸幔麧駝e濁,又能殺蟲止癢,常配黃柏、椿根皮等清熱燥濕藥內(nèi)服,同時用苦參配黃柏、蛇床子等煎湯外洗陰部或灌洗陰道則可提高療效,如《瘍醫(yī)大全》塌癢方、《經(jīng)驗方》蛇床子散。單用苦參煎湯熏洗,亦治陰蝕瘡。
用于疥癬、麻風、皮膚瘙癢。苦參有祛風殺蟲,燥濕止癢之功,可內(nèi)服,又可外用。治疥瘡,單用苦參煎洗或配蛇床子、白礬、荊芥穗同煎洗,如《濟生方》苦參湯;亦可與枯礬、硫黃同用,油調(diào)外敷。治諸癬疾、皮膚瘙癢、風疹塊等,可配荊芥、防風等祛風化濕藥同用內(nèi)服,如《局方》苦參丸、《外科正宗》消風散,或配川椒、百部等煎湯外洗。
此外,苦參還可用于時行熱病,癰腫瘡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中耳炎,煩躁,失眠,心悸等。治水火燙傷可用苦參研末,油調(diào)敷患處;治時行熱病,壯熱不退,心神煩悶者,可配黃芩、升麻同用,以助其瀉火退熱作用;中耳炎,與冰片配制成滴耳劑,可治膿耳。對于癌癥,本品也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于腸癌、肝癌、子宮癌等,以及癌癥因放、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服。反黎蘆。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tài)】
落葉半灌木,高1.5~3m。根圓柱狀,外皮黃白色。莖直立,多分枝,具縱溝;幼枝被疏毛,后變無毛。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20~25cm,互生;小葉15~29,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3~4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圓,有短柄,全緣,背面密生平貼柔毛;托葉線形。總狀花序頂生,長15~20cm,被短毛,苞片線形;萼鐘狀,扁平,長6~7mm,5淺裂;花冠蝶形,淡黃白色;旗瓣匙形,翼瓣無耳,與龍骨瓣等長;雄蕊10,花絲分離;于房柄被細毛,柱頭圓形。莢果線形,先端具長喙,成熟時不開裂,長5~8cm。種子間微縊縮,呈不明顯的串珠狀,疏生短柔毛。種子3~7顆,近球形,黑色。
花期5~7月,果期7~9月。生于沙地或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溪溝邊。分布于全國各地。
【產(chǎn)地】
全國各地均產(chǎn),以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產(chǎn)量較大。
【品種考證】
苦參始載于《本經(jīng)》,列為上品。《本草經(jīng)集注》載:"今出近道,處處有。葉極似槐樹,故有槐名。花黃,子作莢,根味至苦惡。"《本草圖經(jīng)》載:"其根黃色,長五七寸許,兩指粗細。三五莖并生,苗高三二尺以來。葉碎青色,極似槐葉,故有水槐名。春生冬凋。其花黃白,七月結(jié)實如小豆子。"《綱目》又載:"七八月結(jié)角如蘿卜于,角內(nèi)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豎。"以上所述均與今用苦參的形態(tài)相符合。《本草圖經(jīng)》附苦參圖4幅,除西京苦參、邵州苦參之外,其余二圖(成德軍苦參和秦州苦參)亦與現(xiàn)代所用苦參形態(tài)相近。
【化學成分】
根含多種生物堿(1%-2.5%),以d-苦參堿(d-matrine)及d-氧化苦參堿(d-oxyma-trine) 為主,兩者含量之比,因產(chǎn)地不同差別很大,我國東北產(chǎn)苦參中氧化苦參堿含量較多。另含微量d-苦參醇堿(d-sophoranole)、l-臭豆堿(l-anagyrine)、l-甲基金雀花堿(l- methylcytisine)、l-野靛葉堿(l-baptifoline)、l-槐果堿(l-sophocarpine)、N-氧化槐果堿(N-oxysophocarpine)、l-乙基槐明堿(l-ethylsophoramine)、槐定堿(sophoridine)、粉防己堿等。黃酮類化合物有苦參(kurarinone)、異苦參素(isokurarinone)、去甲苦參素 (norkurarinoe)、次苦參素(kuraridin)、苦參醇素(kutstinol)、次苦參醇素(kuraridinol)、新苦參醇素(neokurarinol)、去甲苦參醇素(norkurarinol)、去甲脫水淫羊霍素 (noranhydroicaritin)、異脫水淫羊霍素(isoanhydroicaritin)、蛇麻素(xanthohumol)、異蛇麻素(isoxanthohumol)及三葉豆高麗槐甙(trifolirhizin,l-maackiain-β-D- glucoside)等。
【藥理作用】
1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對心臟的作用:苦參中所含的苦參堿、槐根堿、氧化苦參堿、槐定堿、槐胺堿等生物堿對離體豚鼠乳頭肌標本均呈劑量依賴的正性肌力作用、過量時,出現(xiàn)自發(fā)性收縮或興奮性降低,其效能排列順序為:氧化苫參堿>槐定堿>槐根堿>槐膠堿>苦參堿。苦參堿對離體豚鼠心房,氧化苦參堿對離體兔心房亦都表現(xiàn)明顯的正性肌力作用。有實驗表明苦參堿的正性肌力作用可能與激活Ca2+通道有關(guān)。氧化苦參堿50mol/L可使培養(yǎng)心肌細胞搏動頻率減慢,并可拮抗異內(nèi)腎上腺素的正性頻率作用.氧化苦參堿100mol/L使頻率只減慢31%,而250mol/L則使頻率加快32%,并被普萘洛爾阻斷,表明氧化苦參堿在培養(yǎng)心肌細胞較低(高)濃度可經(jīng)受休介導產(chǎn)生負(正)性頻率作。氧化苦參堿50mol/L和100mol/L對絲裂霉索C所致體外培養(yǎng)心肌細胞損傷乳酸脫氫酶含量升高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減輕由缺糖缺氧造成的心肌細胞損傷,但對氯丙嗪所致的心肌細胞損傷無保護作用。給麻醉大鼠靜注苦參總黃酮30g/kg和60g/kg,呈現(xiàn)明顯的負性頻率作用和負性傳導作用。②抗心律失常作用: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能顯著對抗氯化鋇、烏頭堿和氯仿—腎上腺素誘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氯仿誘發(fā)的小鼠心室纖顫,提高烏頭堿誘發(fā)大鼠心律失常所需的量,還可對抗結(jié)扎冠脈前降支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家兔靜注30mg/kg氧化苦參堿,可縮短腎上腺素誘發(fā)的心律失常恢復時間。苦參堿還可抑制烏頭堿誘發(fā)大鼠左房自律性作用或延長烏頭堿誘發(fā)自動節(jié)律的潛伏期和減慢其初始頻率,也可提高毒毛花苷G誘發(fā)豚鼠右心房心律失常和腎上腺素誘發(fā)豚鼠右房自律性的閾濃度。槐棍堿能對抗氯化鈣誘發(fā)小鼠室性心律失常,烏頭堿誘發(fā)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能提高毒毛花苷G引起兔早搏和心臟停搏所需用量,也能對抗冠脈阻塞—再灌流誘發(fā)犬心律失常,但不能對抗氯化鈣—乙酰膽堿誘發(fā)小鼠房顫(撲)和氯仿—腎上腺素誘發(fā)兔心律失常。槐胺堿可對抗烏頭堿和氯化鋇誘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降低氮仿誘發(fā)的小鼠室顫率,對抗乙酰膽堿—氯化鈣所致的小鼠房顫、房撲和明顯提高毒毛花苷G中毒誘發(fā)豚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心跳停止死亡所需的用量,而且還能對抗結(jié)扎冠狀動脈前降支引起的心律失常,和使電刺激誘發(fā)室顫的閾值明顯提高。槐定堿可對抗烏頭堿、毒毛花苷G、氯化鋇、氯化鈣、腎上腺素、氯仿、四氯化碳、電刺激、心肌缺血等導致的各種心律失常。苦參總堿對氯仿、腎上腺素誘發(fā)麻醉貓心律失常,氯化鋇、烏頭堿誘發(fā)大鼠心律失常和毒毛花苷G誘發(fā)豚鼠心律失常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苦參總黃酮對氯仿所致小鼠心室纖顫、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苦參總黃酮125~250ug/ml時,能減慢培養(yǎng)乳鼠心肌細胞團自發(fā)搏動的頻率,并能對抗心肌細胞團自發(fā)性及毒毛花苷G誘發(fā)的搏動節(jié)律失常。實驗表明.苦參堿、氧化苦參堿、槐定堿、槐根堿和槐胺堿等苦參堿型生物堿對心臟具有負性頻率、負性自律性和延長有效不應期的作用.這是其發(fā)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藥理學基礎(chǔ).阻鈉內(nèi)流和非特異性對抗腎上腺素能系統(tǒng)可能是其作用機制。③抗心肌缺血作用:大鼠急性失血性心臟停搏和兔靜注垂體后葉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預先腹腔注射200%苦參注射液2ml/kg可顯著延緩大鼠心臟停搏時間,對心肌缺血造成的心電圖病理變化也有一定改善作用。貓靜注1oo%苦參注射液1ml/kg,在出現(xiàn)心率減慢的同時冠脈流量增加。苦參總堿有對抗垂體后葉素對犬、大鼠和離體兔心的冠狀血管收縮作用.可增加流量和保護心臟缺血。苦參堿和槐定堿能提高血漿中cAMP含量和cAMP/cGMP比值,這對增加冠脈血流量具有重要意義。④對血管及血壓的影響:家兔血壓試驗和離體兔耳激流試驗均表明苦參有明顯的擴張血管作用,以對離體血管作用持續(xù)較長。苦參的擴血管作用不能被阿托品和H2受體阻斷劑甲氰瞇胍所對抗。100%苦參注射液1ml/kg靜注也可使貓血壓下降,對離體灌流腎血管有擴張作用,使灌流量增加,但對后肢血管無明顯影響。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