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牡丹皮《青陽客棧》
【名稱】
牡丹皮
【英文】
Tree Peony Bark
【拉丁文】
Cortex Moutan
【異名】
牡丹根皮(《綱目》)、丹皮(《本草正》)、丹根(《貴州民間方藥集》)。原植物牡丹又名:鹿韭、鼠姑(《本經》),白術(《廣雅》),百兩金、吳牡丹(《新修本草》),木芍藥(《開元天寶遺事》),花王(《洛陽名園記》),洛陽花(《群芳譜》),云南牡丹(《植物分類學報》),鐵角牛。
【性味歸經】
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腎經。
【功效】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
【藥用】
為毛莨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P. moutan Sims;P. yunnanensis Fang] 的根皮。
【應用】
用于溫熱病熱入血分,而見吐衄、發斑之證。牡丹皮清營涼血,故尤宜于邪熱擾及心營,癥見昏狂譫語,斑色紫黑,舌絳起刺。每與赤芍、生地黃等配伍,如《千金要方》犀角地黃湯。溫病后期,陰液已傷,邪伏陰分,出現夜熱早涼,熱退無汗,舌紅少苔,脈來細數等癥,則可用青蒿、知母、鱉甲等同用,以清退虛熱,如《溫病條辨》青蒿鱉甲湯。
用于肝郁積熱之脅痛,耳聾口苦,或陰痛、淋濁、尿血。可以牡丹皮與山梔子、龍膽草、柴胡等同用,以清泄肝膽之火,如《醫醇臜義》加味丹梔湯。現代有以牡丹皮配野菊花、石決明等治療高血壓屬于肝郁火旺者,有一定療效。
用于胃經實火牙痛、牙衄、齦腫口臭。牡丹皮常配黃連、生地、升麻等,清胃瀉熱,涼血解毒,以止痛止血,如《蘭室秘藏》清胃散。
用于肝脾血虛發熱,或潮熱、晡熱。牡丹皮可配山梔子、柴胡、白芍、當歸等同用,如《內科摘要》加味逍遙散。
用于血滯經閉、痛經。牡丹皮能活血散瘀,常與桂枝、桃仁、赤芍等同用,以化瘀,通經,止痛,如《金匱要略》桂枝茯苓丸。若瘀積而腹中癥塊,可配五靈脂、當歸、赤芍等以祛瘀消癥,如《醫林改錯》膈下逐瘀湯。
用于腸癰初起少腹疼痛拒按,發熱惡寒。牡丹皮常與大黃、芒硝、桃仁等同用,瀉熱破瘀以消癰,如《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證治準繩》大黃湯。
用于跌打閃挫損傷,瘀血腫痛。牡丹皮可與血竭、當歸、紅花等同用,以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如《醫宗金鑒》正骨紫金丹。
此外,治療痔瘡腫毒,牡丹皮可與槐角、地輸等配伍,以行瘀消腫。治血分風熱所致急性蕁麻疹,可與連翹,地膚子、蟬衣同用,以清熱涼血疏風。
【注意】
血虛、虛寒諸證,孕婦及婦女月經過多者禁服。
【用法用量】
6.00 - 9.00 g
【形態】
落葉小灌木,高1~2m。根粗大。莖直立,枝粗壯,樹皮黑灰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5~11cm,無毛;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或二回羽狀復葉,近枝頂的葉為三小葉,頂生小葉常深3裂,長 7~8cm,寬5.5~7cm,裂片2~3淺裂或不裂,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有時被白粉,沿葉脈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cm;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cm,寬2.5~4cm,2~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花兩性,單生枝頂,直徑10~20cm;花梗長4~6cm;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寬卵形,大小不等,綠色,宿存;花瓣5,或為重瓣,倒卵形,長5~8cm,寬4.2~6cm,先端呈不規則的波狀,紫色、紅色、粉紅色、玫瑰色、黃色、豆綠色成白色,變異很大;雄蕊多數,長1~1.7cm,花絲亦具紫紅等色,花藥黃色;花盤杯狀,革質,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裹心皮,在心皮成熟時裂開;心皮5,稀更多,離生,綠色,密被柔毛。蓇葖果長圓形,腹縫線開裂,密被黃褐色硬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供觀賞。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于四川、安徽、山東;陜西、河南、湖南、湖北、廣東、甘肅、貴州等地亦產。以四川、安徽產量最大,安徽的鳳丹皮質量最佳。銷全國,并出口。
【品種考證】
牡丹始載于《本經》中品,《別錄》載:“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漢中。”《本草經集注》云:“牡丹,今東間亦有。色赤者為好,用之去心。”《新修本草》:“牡丹,生漢中。劍南所出者,苗似羊桃,夏生白花,秋實圓綠,冬實赤色,凌冬不凋,根似芍藥,肉白皮丹。土人謂之牡丹,亦名百兩金,京下謂之吳牡丹者是真也。今俗用者異于此,別有臊氣也。”《四聲本草》:“牡丹,今出合州者佳。白者補,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并良。”《本草圖經》:“牡丹,今丹、延、青、越、滁、和州山中皆有之。花有黃紫紅白數色。此當是山牡丹,其莖梗枯燥,黑白色。二月于梗上生苗葉,三月開花,其花葉與人家所種者相似,但花止五六葉耳。五月結子黑色,如雞頭子大。根黃白色,可五七寸長,如筆管大,二月八月采,銅刀劈去骨,陰干用。此花一名木芍藥。近世人多貴重,圃人欲其花之詭異,皆秋冬移接,培以壤土,至春盛開,其狀百變,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藥中不可用此品,絕無力也。”《綱目》草部第十四卷載:“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唐人謂之木芍藥,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干似木也。”綜上所述,再觀《綱目》所附之圖,古今所用之牡丹皮,其原植物品種基本一致。
【商品規格】
原丹皮:又名丹皮、牡丹皮、連丹皮。為植物牡丹未刮去外皮的較粗大的根皮。
細丹皮:為選過原丹皮后,下余的較細者。
骨丹皮:為細丹皮未抽去木心者。
刮丹皮:又名粉丹皮。為植物牡丹根皮刮去外皮者。
鳳丹皮:又名鳳丹。為產于安徽銅陵地區鳳凰山者。品質最優。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