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紫蘇《青陽客棧》
【名稱】
紫蘇
【英文】
紫蘇梗Perilla Stem
【拉丁文】
紫蘇葉Folium Perillae Arguetae,野紫蘇葉Folium Perillae Purpurascentis,紫蘇梗Caulis Perillae Arguetae,野紫蘇梗Caulis Perillae Purpurascentis。
【異名】
蘇《別錄》,蘇葉《本草經集注》,紫菜《植物名實圖考》,紫蘇葉,紫蘇莖(《雷公炮炙論》)、蘇梗(《藥品化義》)、紫蘇桿(《湖南藥物志》);原植物紫蘇又名:桂荏《爾雅》,赤蘇《肘后方》,皺紫蘇《中藥大辭典》,紅蘇(河北、江蘇、廣東、廣西),黑蘇(江西),白紫蘇(西藏),香蘇(東北、河北),臭蘇(廣東),蘇麻(湖北、四川);野紫蘇又名:野生紫蘇《中國植物志》,尖紫蘇《中藥大辭典》,臭草、野香(廣西),青葉紫蘇(浙江),蘇麻(湖北),白絲草、紅香師草、蚊草(廣東),野豬疏(福建)。
【性味歸經】
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
散寒解表,宣肺化痰,行氣和中,安胎,解魚蟹毒。
【藥用】 為唇形科植物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rguta (Benth.) Hand.-Mazz. 和野紫蘇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purpurascens (Hayata) H. W. Li [P. frutescens (L.) Britt. var. acuta (Thunb.) Kudo] 的葉或帶葉小軟枝,或莖。
【應用】
1.用于風寒表證。紫蘇葉有良好的解表作用,治外感風寒,見惡寒發熱,頭痛無汗,常配羌活、防風等同用,以發汗散邪,如《通俗傷寒論》蘇羌達表湯;若風家表證兼夾氣滯胸悶、噫氣者,常與香附、陳皮、甘草同用,以解表理氣,如《局方》香蘇散;若外感咳嗽痰稀者,常配杏仁、桔梗、前胡等,以散邪宣肺,如《溫病條辨》杏蘇散;若患者體虛氣弱,復感風寒者,配人參等同用,以扶正祛邪,如《局方》參蘇飲。
2.用于氣滯、氣逆諸證。紫蘇葉能行氣、消痰、散結,治氣滯濕阻,胃氣不和,胸脘不舒,惡心嘔吐,常與藿香、陳皮、半夏等同用,以行氣化濕,和中止嘔,如《局方》藿香正氣散中用之;又如《濕熱條辨》治濕熱嘔吐,紫蘇葉配黃連以清利濕熱,和中止嘔;若痰濁阻肺,肺氣上逆,咳.喘痰多者,可配杏仁、萊菔,有消痰定喘作用。若氣滯痰凝,咽中似有物阻,常配半夏、厚樸同用,以行氣散結,降逆化痰,如《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中用之。
3.用于妊娠子懸、惡阻。紫蘇葉有安胎作用,治子懸因胎氣上沖,心腹脹癰,常與陳皮、大腹皮、當歸等同用,以行氣安胎,如《濟生方》紫蘇飲。若妊娠惡阻,嘔吐痰飲,胸滿不食,常與半夏、茯苓、生姜等同用,以和胃止嘔安胎。
【注意】
陰虛、氣虛及溫病者慎服。 【用法用量】
5.00 - 10.00 g
【形態】
1、紫蘇: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棱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面有細油腺點;側脈7~8對,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輪傘花序,由2花組成偏向一側成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全緣,具緣毛,外面有腺點,邊緣膜質;花梗長1~1.5mm,密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3mm,10脈,外面下部密被長柔毛和有黃色腺點,頂端5齒,2唇,上唇寬大,有3齒,下唇有2齒,結果時增大,基部呈囊狀;花冠唇形,長3~4mm,白色或紫紅色,花冠筒內有毛環,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二強,著生于花冠筒內中部,幾不伸出花冠外.花藥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徑1~1.3mm,有網紋,果萼長約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2 野紫蘇:
這一變種與紫蘇的區別在于:果萼小,長4~5.5mm,下面被疏柔毛,具腺點;莖被短柔毛;葉較小,卵形,長4.5~7.5cm,寬2.8~5cm,兩面被疏柔毛。小堅果較小,土黃色,直徑1~1.5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地、路旁、村邊或荒地,亦有栽培。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臺灣等地。 【產地】
紫蘇葉主產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蘇、廣西、廣東、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以湖北、河南、四川、山東、江蘇等地產量大,廣東、廣西、湖北、河北等地所產者品質佳。銷全國并有出口。
野紫蘇葉全國多數地區有產。多自產自銷。
【品種考證】
出自《本草蒙筌》。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油中鑒定出45個組分,其中主成分為紫蘇醛、十六烷酸和紫蘇醇。
【藥理作用】
1.鎮靜作用 野紫蘇葉水提取物4g/kg或紫蘇醛100mg/kg灌胃,能顯著延長環己巴比妥的睡眠作用時間;水提取物4g/(kg·d)灌胃,連續6d,能顯著減少大鼠的運動量,而紫蘇醛100mg/kg則無此效果。
2.解熱作用 回回蘇葉煎劑或浸劑2g生藥/kg灌胃,對靜注傷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發熱有微弱的解熱作用.朝鮮產紫蘇葉的浸液對溫刺發熱的家兔也有較弱的解熱作用。
3.興奮性膜抑制作用 2%野紫蘇葉水提取物或0.2%紫蘇醛對刺激蛙坐骨神經誘發的動作電位有抑制作用;2%水提月物或0.1%紫蘇醛可使蝸牛食管下神經節興奮性細胞(RG-l)的自發性動作電位消失。水提取物400g/kg或緊蘇醛50g/kg靜脈注射,對刺激貓上喉頭神經引起的喉頭神經反射有抑制作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