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規格】 懷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主產于河南省溫縣、武陟、博愛、沁陽、輝縣(舊時懷慶府)。歷史悠久,為地道藥材,品質優良。以根條長、皮細、干燥、色黃白、味甘者為佳。 川牛膝:為莧科植物麻牛膝和甜牛膝的根。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以根條粗壯、分枝少、質柔韌、斷面色淺黃者為佳。 天全牛膝:產于四川省天全地區的川牛膝。品質最優。 【化學成分】 根含皂甙。三萜皂甙水解后得齊墩果酸、葡糖醛酸等;另含蛻皮甾酮(ecdysterone)、牛膝甾酮(inokosterone)及有免疫活性的牛膝肽多糖ABAB。 【藥理作用】 1. 醇浸劑每日5g/kg灌胃,連續5天,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10g/kg 1次灌胃,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有較弱的抑制作用。懷牛膝皂甙2g/kg灌胃,對大鼠蛋清性關節炎,也有促進炎腫消退的明顯作用。 2 . 煎劑20g/kg腹腔注射,對小鼠腹腔注射3%醋酸液或0.05%酒石酸銻鉀液0.2ml/20g所致的扭體反應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 3. 流浸膏對狗和兔有短暫的降壓、利尿、興奮子宮的作用,并能抑制心臟和腸管的收縮。 4. 懷牛膝總皂甙有興奮子宮的作用,消炎痛可對抗其作用,以子宮收縮面積為指標,證明實驗前給大鼠用消炎痛灌胃,或浴槽內加消炎痛,均可明顯減弱懷牛膝總皂甙對大鼠離體子宮的興奮作用。 5. 懷牛膝具有改變血液流變學性質及抗凝作用,能降低大鼠的高、低切變率的全血粘度和紅細胞聚集指數,降低紅細胞壓積,對血瘀模型大鼠的低切變率全血粘度也有降低作用;對血漿復鈣時間也顯著延長。牛膝多糖有免疫增強作用。 【采收加工】 南方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方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收獲。先割去地上莖葉,依次將根挖出,剪除蘆頭,去凈泥土和雜質。按根的粗細不同,曬至六七成干后,集中室內加蓋草席,堆悶2~3日,分級,扎把,曬干。 【炮制】 1.牛膝 《雷公炮炙論》:“去頭并塵土了,用黃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細銼,焙干用之。”《千金要方》:“切作細段。”《博濟方》:“揀去蘆頭并細梢,只取中間粗者,折作半寸……”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除去蘆頭,切段,干燥。 2.酒牛膝 《理傷續斷方》:“酒浸七日焙干。”《博濟方》:“以無灰酒煮五伏。”《普濟方》:“酒浸二宿,取出焙干……酒浸一日,急,酒蒸為度。”《校注婦人良方》:“酒拌炒。”《本草匯言》:“酒浸拌蒸。”現行,取牛膝段,加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牛膝100kg,用黃酒10kg。酒牛膝具有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作用。 3.鹽牛膝 《扁鵲心書》:“鹽水炒。”《嵩崖尊生》:“鹽酒炒。”現行,取牛膝段,加鹽水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干,取出放涼。每牛膝100kg,用鹽2kg。鹽制助其入腎,增強強筋骨作用,并能引藥至膝。 貯干燥容器內,酒牛膝、鹽牛膝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綱目》:“牛膝,今惟以酒浸入藥,欲下行則生用,滋補則焙用,或酒拌蒸過用。” 【附方】 1.治冷痹腳膝疼痛無力 牛膝(酒浸,切焙)一兩,桂(去粗皮)半兩,山茱萸一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空心溫酒下二錢匕,日再服。(《圣濟總錄》牛膝散) 2.治筋骨疼痛,腰膝酸,手足麻 牛膝二錢,杜仲(鹽水炒)二錢,夏枯草一錢,香附(童便炙)一錢,固脂(鹽水炒)一錢,核桃(用肉,搗爛)二個。水煎,點黃酒服。(《滇南本草》) 3.治腳氣不能食 牛膝(酒浸,焙干,別搗)、細辛(去苗葉)、硇砂(研)各一兩。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隔日一服。(《圣濟總錄》牛膝散) 4.治干濕腳氣瘥后常令服,永不發 牛膝(去苗)、肉蓯蓉(刮去皺皮)、天麻、干木瓜各一斤。上銼細,用好酒五升,浸一晝夜,漉出焙干,搗羅為末。用前浸藥酒慢火銀石器熬成膏,和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普濟方》四斤丸) 5.治婦人年老體漸瘦弱,頭面風腫,骨節煩疼冷,口干狀如骨蒸者 牛膝一斤,生地黃(切)三升,牛蒡根(切,曝干)一斤,生姜(合皮切)一升。凡四味切,于絹袋盛之,以清酒二大升浸七日,溫服一盞,日三。(《醫心方》引《玄感方》牛膝酒) 6.治消渴不止,下元虛損 牛膝五兩(細銼,為末),生地黃汁五升,浸,晝曝夜浸,汁盡為度,蜜丸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三丸。(《經驗后方》) 7.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兼治婦人血結腹堅痛 牛膝一大把并葉,不以多少,酒煮飲之。(《肘后方》) 8.治小腸虛冷,小便頻數 牛膝(酒浸,切焙)、續斷、芎窮各半兩,萆薢二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四十丸,或作湯入鹽煎服亦得。(《圣濟總錄》牛膝丸) 9.治瘧,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者 牛膝二錢,當歸、陳皮各三錢。上用好灑一鐘,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鐘,煎至八分,溫服。(《景岳全書》牛膝煎) 10.治砂石淋澀 牛膝一握,水五盞,煮一盞,去渣,以麝香、乳香少許,研細調服。(《衛生易簡方》) 11.治絲蟲病引起的乳糜尿 牛膝90~120g,芹菜45~60g。水煎2次,混合均勻,分2~3次服下。[《山東中醫雜志》1989,8(6):40] 12.治血瘕,臍腹堅脹、下痢、羸瘦 牛膝四兩(酒浸一宿,焙為末),干漆半兩(捶碎,炒煙出)。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飲下,日二至三服。(《雞峰普濟方》牛膝丸) 13.治高血壓 牛膝、生地各15g,白芍、茺蔚子、菊花各9g。水煎服。(《新疆中草藥》) 14.治痢下先赤后白 牛膝三兩。搗碎,以酒一升,漬經一宿,每服飲兩杯,日三服。(《肘后方》) 15.治胎衣半出半不出,或子死腹中,著脊不下,數日不產,血氣上沖 牛膝六兩,葵子一升,榆白皮四兩,地黃汁八合。水九升,煎服三升,分三服即出。(《經效產寶》)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