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瓦楞子 【拼音】 Walenzi 【概述】 為蚶科動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泥蚶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inflata Reeve的貝殼。產(chǎn)于各地沿海地區(qū)。全年捕撈,洗凈,置沸水中略煮,去肉,曬干,生用或煅用,用時打碎。 【性味歸經(jīng)】 咸,平。歸肺、胃、肝經(jīng)。 【功效】 消痰軟堅,化瘀散結(jié),制酸止痛。 【應(yīng)用】 1.瘰疬,癭瘤。本品咸能軟堅,消痰散結(jié),常與海藻、昆布等配伍,如含化丸(《證治準(zhǔn)繩》)。 2.癥瘕痞塊。本品既能消痰,又能化瘀,有化瘀散結(jié)之功,適用于氣滯血瘀及痰積所致的癥瘕痞塊,可單用,醋淬為丸服,即《萬氏家抄方》瓦楞子丸;也常與三棱、莪術(shù)、鱉甲等行氣活血消癥軟堅之品配伍。 本品煅用可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可單用,也可配甘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3g。生用消痰散結(jié);煅用制酸止痛。 【臨床研究】 1.化學(xué)成分:均主含碳酸鈣,并含有機(jī)質(zhì)及少量鐵、鎂、硅酸鹽、磷酸鹽等。 2.藥理作用:碳酸鈣能中和胃酸,減輕胃潰瘍之疼痛。 3.臨床研究: 瓦楞子、菜油等量,制成瓦楞油,外用于創(chuàng)面,治療包括深Ⅱ度在內(nèi)的燒燙傷50例,均治愈。(四川醫(yī)學(xué),1982,1:44) 【參考文獻(xiàn)】 1.《本草拾遺》:“燒,以米醋三度淬后,醋膏丸,治一切血?dú),冷氣,癥癖。” 2.《醫(yī)林纂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癥瘕,攻瘰疬。” 3.《本草求真》:“此與鱉甲、虻蟲同為一類,皆能消瘧除積。但虻蟲其性最迅,此與鱉甲其性稍緩耳。” 【圖片】 泥鉗 ![]() 瓦楞子 ![]() 瓦楞子《本草圖苑》 ![]() 藥材瓦楞子 ![]() 魁鉗 ![]()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