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天竺黃《中藥學7版》

時間:2017-12-06 11:39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天竺黃《中藥學7版》 【名稱】 天竺黃 【拼音】 Tianzhuhuang 【出處】 《蜀本草》 【概述】 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華思勞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桿內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主產于云南、廣東、廣四等地。秋冬二
【標題】
天竺黃《中藥學7版》
【名稱】
天竺黃
【拼音】
  Tianzhuhuang
【出處】
  《蜀本草》
【概述】
  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或華思勞竹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桿內分泌液干燥后的塊狀物。主產于云南、廣東、廣四等地。秋冬二季采收。砍破竹桿,取出生用。
【性味歸經】
  甘,寒。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化痰,清心定驚。
【應用】
  1.小兒驚風,中風癲癇,熱病神昏。本品清化熱痰,清心定驚之功與竹瀝相似而無寒滑之弊。治小兒痰熱驚風,常配麝香、膽南星、辰砂等,如抱龍丸(《小兒藥證直訣》);治中風痰壅、痰熱癲癇等,常配黃連、菖蒲、郁金等;治熱病神昏譫語,可配牛黃、連翹、竹葉卷心等。
  2.痰熱咳喘。用本品以清熱化痰,常配瓜蔞、貝母、桑白皮等藥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g;研粉沖服,每次0.6~1g。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甘露醇、硬脂酸、竹紅菌甲素、竹紅菌乙素,還含頭孢素和硬脂酸乙酯及氫氧化押,硅質等。
  2.藥理作用:竹紅菌乙素具有明顯的鎮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閥強度要優于消炎痛。竹紅菌甲素對革蘭氏陽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對培養的人癌細胞和小鼠移植性實體腫瘤有顯著的光動力治療作用。
  3.臨床研究: 以天竺黃為主要成分的竹黃顆粒口服,治療銀屑病有明顯療效(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1,1:47);從竹紅菌中分離的竹紅菌甲素制成軟膏涂于患處,在光照下,治療婦女外陰白色病變和肥厚性瘢痕有確效(中華婦產科雜志,1984,1:29);另有報道將竹紅菌甲素及乙素混合物制成噴霧劑,局部噴霧治療燒燙傷,對淺Ⅱ度燒傷創面早期應用具有成膜性快,透氣性好,創面愈合快的優點(中草藥,1999,6:77)。
【參考文獻】
  1.《開寶本草》:“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
  2.《本草匯言》:“竹黃性緩,清空解熱,而更有定驚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個兒驚風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瘧及傷風痰閉,發熱氣促,入抱龍丸,治嬰科驚痰要劑。加大人中風,失音不語,入風痰藥中,亦屢見奏效。”
  3.《本草正》:“善開風痰,降熱痰。治痰滯胸膈,煩悶,癲癇。清心火,鎮心氣,醒脾疏肝。明眼目,安驚悸。療小兒風痰急驚客忤。亦治金瘡,并內熱藥毒。”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