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商務部在《藥品流通“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特別指出,要鼓勵發展醫藥電子商務。因此,無論是電子商務巨頭,還是傳統醫藥零售企業,都將醫藥電子商務視為企業未來重要的增長點。同時,由于受到人力成本、店鋪租金不斷上漲的經營壓力,以及新醫改“零差率”政策的沖擊,電子商務正成為連鎖藥店突圍和轉型的重要途徑。然而,美好的前景無法掩蓋現實的隱憂。目前醫藥電子商務依然受到商業模式、物流配送以及政策門檻等眾多因素的制約,本期《創業圈》聚焦這三方面的問題,邀請業內專業人士探討網上藥店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與突圍之路。 焦點一:自建物流還是外包物流 問題:藥品關乎人們的健康和安危,其物流配送需要具備相當先進的水平和嚴格的管理。因此,網上藥店面臨這樣的問題:要么自建物流,要么與第三方物流合作。前者的優點是物流時效性和安全性有保障,缺點是成本昂貴,一次性投入大,而后者的優點是可以整合社會物流,降低配送成本,缺點是因配送產生的風險很難控制。 支招:在現有的醫藥物流水平下,連鎖藥店可采取門店送貨與第三方物流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藥品配送,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李慶福:醫藥物流的特殊性在于,由于藥品有著嚴格的批號管理,有些藥品對溫度非常敏感,需要冷鏈配送;此外,一些藥品是易碎品,一旦包裝損壞,容易造成污染。因此,連鎖藥店在制定電子商務項目規劃前期,就一定要把物流體系規劃好。 目前來看,連鎖藥店的物流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委托自己的零售店鋪進行藥品的配送,另一種就是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目前,醫保全新采取的是兩種物流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本地,醫保全新的門店分布較廣,具有比較好的門店資源,因此對于本地顧客的訂單,可以分配在就近的門店進行處理;而對于我們經營的一些新特藥品(如治療腫瘤或者抗癌的藥物),一些外地的客戶需要通過網上購買藥品時,我們將會委托給中鐵快運進行送達。 王志軍:按照藥監部門的規定,網上交易的藥品流通到消費者環節,可以通過企業的自建物流(符合藥監部門的規定)和具有藥品配送資質的第三方物流來完成。但是,作為目前送達能力比較強的第三方物流,并沒有一家獲得藥監部門的藥品配送資質。也就是說,目前按照藥監部門的規定,網上交易藥品的配送,必須是自建的物流。但自建物流一是成本較高,二是覆蓋能力較低,很容易就失去了網上交易的優勢。因此,自建物流對于網上藥店發展和生存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非常希望國內大型的快遞物流企業,能夠看到這個商機,盡快取得藥品的配送資質。 鑒于我國目前醫藥物流行業的整體水平,德威治采用的是網站訂貨,門店配送的方式。我們未來的計劃是,在長三角電商比較發達的區域開展分支機構,由分支機構來進行藥品的配送。 狄同偉:利群集團擁有超市、百貨、便利店、連鎖藥店等多種業態。在開設實體門店的同時,利群自己的物流公司也成為一個獨立的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不僅負責為自己的門店送貨,還做一些批發、分銷以及第三方物流的工作。因此,在網上藥店的配送方面,我們完全是采用自己的物流來進行配送。此外,我們計劃將網上藥店與集團的其他業態,如百貨、超市等結合起來進行一體化運作。而在物流和配送方面,則可以與百貨、超市的物流進行整合。但是在存儲方面,由于藥品需要專業的GMP認證,因此它的儲存是獨立的。此外,在客服方面,藥品也是獨立的,目前我們正在招聘大量的專業藥劑師來進行客服工作。 黃剛:中國消費市場幅員遼闊,同時醫藥物流又受到批號、有效期、GSP法規、監管碼等的影響,對具體的硬件設施和操作管理團隊的要求非常高。對于普通的物流公司來說,從專業醫藥物流服務具有一定的門檻,而且無法統籌規劃整個行業物流服務網絡。因此,連鎖藥店開展電子商務,在物流項目方面需要解決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醫藥產業對物流供應鏈重視程度需要加強。傳統醫藥零售的物流中心主要針對藥房、藥店配送,在時間上不需要準時、準點達;而醫藥電子商務,一般的購買客戶都是因為生病,或者亞健康狀態等情況才下單購藥,希望的是快速地在第一時間內購買到藥品。這就要求物流中心在訂單處理、揀選、出貨、配送等環節體現出高效作業。二是藥品的特性對物流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由于藥品銷售通常有季節性,因此醫藥物流出貨高峰和淡季時都面臨人員、配置問題和服務響應問題;此外,醫藥配送對于需要冷鏈物流配送的藥品也將面臨重大挑戰,包括設備投入、運營監管、退貨等問題,這些都需要醫藥零售企業加強和改善。 焦點二:如何解決“線上線下”沖突 問題:對于網上藥店,大部分醫藥企業態度曖昧:是零售店鋪的網上延伸和補充?還是獨立的將來能夠盈利的部門?因此,一旦連鎖藥店在網上銷售藥品,其勢必對傳統的店鋪產生沖擊。如果處理不好,連鎖藥店將無法擺脫這種尷尬的局面。 支招:在前臺,電子商務要獨立化運作,比如業績考核、成本核算以及人員配置等;在后臺,電子商務要與實體藥店進行資源整合,比如共享藥品渠道和會員。為解決網店和零售店鋪的沖突,可適當調整商品結構,增加網上藥店的非藥品比例。 黃剛:電子商務和零售店鋪之間的“線上線下”沖突問題,首先表現在:醫院、藥房與B2C之間的價格沖突;其次是醫藥采購、醫生看病利益鏈的沖突;最后是跨區域藥品價差的沖突(比如:本地藥店購藥價格高,通過電子商務異地購藥,物流限定時間到達同樣能夠滿足要求)。對于這一沖突,可以通過增強各自的“增值服務”來減緩或者化解。比如,藥店購藥一般都會通過咨詢醫生或藥房,會給出購藥參考建議。因此,零售藥店開展電子商務,需要變相地建立購藥咨詢服務渠道來提升客戶體驗,另外在物流送貨的時候,可以為客戶提供一些增值服務。 王志軍:網上藥店雖然商品本身具有藥品的特殊屬性,但在交易方式上屬于電子商務的范疇,所以用電子商務的經營方式和方法才能最終解決發展和盈利問題。另外,網上交易的顧客群體和實體門店的顧客群體會有比較大的需求區別,而且網上藥店的覆蓋能力和實體藥店沒有可比性。網上藥店的未來,應該發展成為具有固定消費取向的顧客群體,這樣對實體門店的沖擊才是有限的。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