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遞藥 機器人送餐 “解鎖”疫情防控新場景 “硬核”科技助力廣州抗疫 ![]() 完成送藥任務的無人機飛回起飛點。 ![]() 廣州日報記者為老人取藥。 ![]() 工作人員調試無人機 ![]() 2號氣膜方艙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開展檢測工作。 ![]() 配送機器人“蠶豆” “我媽今年89歲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病,這兩天就斷藥了,能幫忙買到藥嗎?”封閉管理區內不斷有居民發出求助。接到“十萬火急”的電話后,一群人隨即行動起來,有持續關注抗疫一線的廣州日報記者,有工控黨員突擊隊隊員,還有順豐無人機技術團隊。昨日,廣州日報首次嘗試使用無人機聯合送藥,同心抗疫打通“抗疫最后100米”,這背后正是科技抗疫力量在支撐!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涂端玉、張露、陳麗莉、劉麗琴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陳憂子 打通“抗疫最后100米”: 廣州日報攜黨員突擊隊首次進行無人機空投物資 簡單的購藥在封閉區內卻不簡單,因為按照嚴格的疫情防控要求,藥店接單后送藥程序較多,為此,廣州日報聯合廣州國資系統黨員突擊隊組織“同心防疫·為你加油”進行無人機空投,昨日,已將首批藥品送到急需用藥的老人手中,借此科技力量打通了“抗疫最后100米”! “老人斷藥,病情隨時可能發作,我們先找了廣鋼新城醫院,但沒有找到藥。”在廣州工控上班的羅全得知東漖街裕安社區一名老人急需購藥后,自己在平臺上下單并給藥店留言但未得到回復。讓羅全更著急的是,除了上述老人有用藥緊急需求外,社區還有一位60歲的馬先生也因為痛風難忍急需購藥。 廣州日報記者獲悉后,迅速與廣州工控“戰疫先鋒”黨員突擊隊隊長宋智輝進行溝通,并聯系上了順豐無人機團隊,隨后商定從技術上解決無人機空投藥物,并在廣州醫藥大藥店協助下促使藥品優先出庫。 昨日一大早,記者前往藥店取藥并將藥帶到順豐無人機團隊的起飛點:廣州志愿者公園。“我們從廣州日報接到一個需求,東漖街有位老人急需用藥,想借助無人機的方式直接運進去。”順豐快遞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東漖街封閉了,正常車輛沒法進入,所幸在廣州國資系統黨員突擊隊隊員支持下在東漖街也布置了降落點,實現了海珠起飛直降東漖街。 經過無人機團隊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后,8日12點21分,無人機從廣州志愿者公園起飛,大約7分鐘后到達東漖街裕安社區芳華都會廣場。當時老人正在社區做核酸檢測,而該核酸檢測點離降落點不到500米,當廣州工控“戰疫先鋒”黨員突擊隊隊長宋智輝迅速取下藥品并送到老人手中后,老人連說了好幾遍“多謝”。 家門口物資配送難題破解: 防疫配送機器人助居民足不出戶“零接觸”取餐 如何解決廣州封閉管理區內從單元門口到家門口的配送問題?能自主識別上下電梯、將物資送達指定住戶門口、抵達后自主呼叫住戶取物……這是在廣州荔灣區白鶴洞街道紫郡府小區進行防疫配送機器人調試工作的場景。整個配送過程無人跟隨,讓居民在自家門口即可實現全程無接觸式獲得配送物資,避免了接觸感染風險。 據了解,廣州封閉管理區投入使用的這款名為“蠶豆”的配送機器人,具有智能地圖導航及避障、自主搭乘電梯、跑腿送物等多重功能,可一次性高效服務三個配送需求,讓封閉管理的居民足不出戶,即可完成全程無接觸式取餐取物。 “發揮科技力量抗疫,為封閉管理社區提供民生配送服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千璽集團黨支部書記、副總經理肖然表示。今年4月起,這款配送機器人就已陸續進駐廣州番禺、花都多家酒店,負責24小時配送任務,為海外入境隔離人員提供服務,此次進入小區開展物資配送服務尚屬首次。“社區與酒店應用場景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在酒店,機器人到房間門口后可由后臺自動撥打房間固定電話提醒,但社區住戶的通訊方式千差萬別,提高了技術難度。” 通過技術攻關,研發人員解決了社區住戶手機適配的難題,并對高密度小區梯空信號相互干擾的難題給出了解決方案,得到了小區電梯維護商的大力支持。 突破這些難點,為后續更多高密度小區內機器人的自主上下電梯做好了鋪墊。完成紫郡府的部署后,千璽集團還將根據政府防疫部門要求,計劃在其他隔離小區提供服務。 廣州核酸檢測力量雄厚: 金域醫學廣州日核酸檢測量達35萬管 作為廣州的第三方醫檢機構,金域醫學過去一年在全國各地參與大規模篩查的豐富經驗在這次廣州抗疫中發揮了作用。截至6月6日,金域醫學累計完成檢測670萬人份。金域醫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透露,接下來集團產能將從目前的35萬管/天再提升到55萬管/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探訪位于廣州體育館的“獵鷹號”氣膜實驗室得知,其日檢測產能達12萬管,相當于再建一個常態下的金域醫學總部中心實驗室的產能,主要用于大規模檢測,可以保證結果在24小時內發布。而目前在廣州荔灣和南沙還停駐著三臺“獵鷹號”移動實驗室,以滿足快速響應、及時出具結果的應急檢測需求。其中,大巴“獵鷹號”移動實驗室實現日檢測產能2000管,2臺集裝箱“獵鷹號”移動實驗室,每天可檢測合計1萬例單管。 連夜作業,與時間賽跑!繼廣州體育館“獵鷹號”方艙實驗室投入使用后,“火眼”方艙實驗室選址亞運城綜合體育館,建設工作于上周六凌晨緊急啟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獲悉,首批15個艙體現已投入使用,6日還增設了5個方艙,目前,正在調運設備中。20個方艙實驗室單日可完成20萬管核酸檢測,若采用10混1混采技術,每日最高可檢測200萬人次核酸樣本。談及這次緊急任務,珠江文體亞運城分公司總經理彭小鍵說:“因為‘火眼’的規格和要求很高,我們團隊也希望拿出全國最高效場館運營保障水平來為它服務。” 廣州科技抗疫力量同時也在對周邊“輸出”。近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向佛山派出一支核酸檢測支援隊及“移動方艙實驗室”,以支援當地核酸檢測工作。該實驗室日檢測量可達到3000~5000人份,10比1混采可達3萬~5萬人份。樣本進車后2~2.5小時即可出報告,可以節省核酸樣本的運送時間,比送到固定實驗室檢測要節約1~2個小時。 抗疫熱線平臺開通 24小時為民解難題 今天起,廣州日報聯合廣州國資系統黨員突擊隊組織“同心防疫·為你加油”。抗疫過程中,遇到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請打廣州日報抗疫熱線020-81163218! 目前,廣州日報、新花城客戶端還開通了抗疫熱線平臺,24小時接收市民抗疫期間遇到的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并第一時間反饋給政府部門,助力問題解決,共同守護我們的美好家園。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