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4月7日電 滾滾長江水,巍巍黃鶴樓。 這里是決勝抗疫的主戰場。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自去年12月30日武漢發布針對疫情的首個緊急通知以來,這場突如其來、舉世關注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已持續整整100天。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全國各地勠力同心、星夜馳援,英雄的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戰“疫”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武漢即將解封,逐步恢復往日容顏。 回顧戰“疫”中的日日夜夜,無數難忘時刻,永遠令人銘記。 疫情突發:“有人傳人現象” “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除非極為重要的事情,一般不要去武漢。” 在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組織的一場高級別專家組記者會上,鐘南山院士代表專家組發出警示通報。 此時,距武漢市衛健系統上報首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已有20多天。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主任張繼先最早判斷并上報新冠肺炎疫情:2019年12月26日,她陸續接診多例奇怪的肺炎病人:一對老兩口,伴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CT顯示肺部異常。隨后又接診4個類似病例。經歷過“非典”的她,敏銳感受到潛在的危險。12月27日和29日,她兩次上報疫情。 此時此刻,一場超出人們想象的疫情正在襲來。 12月30日,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向轄區醫療機構發布《關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次日,中國疾控中心一早派出專家趕到武漢。1月8日,國家衛健委專家評估組初步確認新冠病毒為疫情病原;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防控措施。 疫情發展出人意料,防控形勢驟然緊張。 武漢市三家定點醫院800張床位很快收滿病人。武漢市衛健委緊急騰出1200張床位,但依舊無法滿足需求。 隨即,武漢騰出7家中型醫院,改為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醫院。新增醫院一開門就擠滿患者,發熱病人求診排起長隊,全國各地陸續出現確診病例…… 疫情,肆虐蔓延。 武漢“封城”:摁下“暫停鍵” 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頭一回不見車水馬龍、熙攘人群,只有空蕩蕩的街巷、呼嘯而過的風聲。 這是江城武漢摁下“暫停鍵”,處于“封城”狀態中的景象。 1月23日凌晨,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自當日10時起,武漢全市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 武漢疫情防控事關全局。“九省通衢”,武漢是全國高鐵與高速公路樞紐,人流南來北往。春節臨近,任由被感染群體四處流動,后果不堪設想。 封一座城,護一國人。 原本闔家團圓的春節,被徹底改變。少兒繪本作家、編輯陳穎是“老武漢”,往年春節意味著大家庭的團聚,可今年除夕,家里只有他和父母,一鍋湯、兩三道小菜構成了年夜飯。 看疫情代替了看春晚,微信向親友探詢安康代替了春節的祝福。陳穎說:“這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春節,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大家為著同樣的希冀,固守我們共同的家園。” 世界衛生組織赴中國考察專家組負責人布魯斯·艾爾沃德說,武漢人民“令人心碎”,又“讓人動容”,他們身上表現出來一種巨大的責任感。 舉國馳援:與時間“賽跑” 41架次,近6000人! 2月9日,這是疫情防控以來武漢天河機場最繁忙的一天。 從凌晨1點50分最早一架包機落地,直到深夜23時50分,一架架飛機,載著來自遼寧、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廣東、四川、山東、河南、福建等地的醫療隊人員,載著來自各地的328.1噸防疫物資,晝夜不息、馳援湖北。 疫情洶洶,形勢嚴峻。缺物資、缺床位、缺醫護、缺設備……八方馳援,源源不斷。 除夕夜,人民解放軍聞令而動,450名首批醫療隊隊員搭乘軍用運輸機飛赴武漢。 白衣執甲、盡銳出征! “我們把重癥、感染和呼吸相關科室主任幾乎都選派到了湖北,很多都有抗擊非典的經驗。”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說。 全國各地共選派330多支醫療隊,超過4萬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其中,重癥醫學科、感染科、呼吸科、循環內科的專業人員就達到了16000多人。 馳援!院士們帶隊,沖鋒在最前線——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暴發之際提醒公眾“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但他自己卻毅然坐上了前往武漢的高鐵。他還多次視頻連線醫療救援隊,指導開展救治工作。 73歲的李蘭娟院士,2月11日穿上寫著“武漢加油”四個大字的防護服,進入收治重癥病人的ICU,逐一分析患者的病情。 王辰、張伯禮、陳薇、黃璐琦、喬杰、仝小林……一位位院士“逆行”而來。他們是院士,更是戰士! 戰“疫”,無數人挺身而出,微光成炬,照亮江城。 得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急缺人手,告別家人,日夜兼程,河南太康縣蘭子陳村5名“90后”小伙自發組團、趕赴武漢;湖北紅安向家一門五兄弟自駕趕來……4萬多名建設者八方趕來,援建“兩山”醫院。荒蕪之地,成如火如荼的工地。 從事餐飲行業的24歲四川姑娘“雨衣妹妹”,聽說武漢一些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她帶著廚師和食材,“逆行”十幾個小時駕車從成都趕到武漢,每天送400至600份盒飯,一忙就是40多天。 捐錢捐物,愛如江水奔騰不息流向武漢。 中央確定全國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各市州,各路精兵強將星夜集結,奔赴前線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緊缺物資。 截至3月5日,湖北省已累計分配醫用防護服460萬件以上、N95口罩900多萬只、醫用外科口罩6000多萬只。 截至4月5日,武漢市紅十字會共接收社會捐贈款超過16.9億元。 武漢,不是“孤島”;武漢,從來都不是孤軍作戰。 拉網排查:著力“應收盡收” 遏制疫情,關鍵是切斷源頭。 一場拉網式大排查,吹響了武漢阻斷疫情擴散的總攻戰號角。 4.45萬名黨員干部職工,下沉到13800多個網格參與排查工作;1.9萬名民警加強值守,成為防控前沿的尖兵。 新上任的湖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2月15日前往武漢部分社區檢查管控情況,強調對小區嚴格實行封閉管理,堅決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 2月16日,武漢再次部署開展為期3天的集中拉網式大排查,摸清底數,推動落實“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等“五個百分之百”,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從一個患者,到一個家庭,到一個小區,再到一個片區……隨著網越拉越大、越織越密,“四類人員”終于得到分類安置。 防控壁壘日益牢固,民生保障同步夯實。 2月下旬以來,出門幫居民買藥,成為社區網格員豐楓的主要工作之一。一次,10多個小時后終于拿齊近100份藥。他身上掛滿藥袋的照片,瞬間戳中無數人的淚點。一身藥袋,猶如勛章。 越是黑暗的地方,光芒就越是耀眼。武漢人,如同鉆石的每一個切面,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平日里,他們是學生、村民、快遞員、水電工、小店主……是街頭巷陌,與你我擦肩而過的普通武漢人。如今,他們挺身而出,守護著這座城市。 防控戰大疫,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 全力救治:與病魔較量 因為一張同看夕陽的照片,87歲的新冠肺炎患者王欣受到了很多人關注。入院后,他曾昏迷20多天,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下,逐漸康復。 4月6日,得知援鄂醫療隊員要離開湖北,王欣站在夕陽下,用小提琴拉起了一曲《送別》。“謝謝你們的悉心照顧。” 年齡最大的患者103歲,最小的僅出生30小時。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共造成全國確診病例人數超過8萬例,武漢確診病例數占比超過六成。 生命至上,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斗時刻不斷。 應對床位不足,“封城”第二天,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月24日相繼開始建設,十多天建成,創造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但“兩山”醫院的2600個床位,收治能力依舊有限。 關鍵時刻,征用一批體育館、會展中心、培訓中心等大空間場館,改造成方艙醫院,成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關鍵之舉。 2月3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洪山體育館、武漢客廳三個方艙醫院連夜開建,僅僅用一天多的時間,三個方艙醫院投入使用,一共可提供3000多張床位。 “方艙醫院以往沒有采用過,是我國公共衛生防控與醫療的一個重大舉措。”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這樣評價方艙醫院。 方艙醫院成為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一個月內,武漢市完成16家方艙醫院改建,86家定點醫院改造,新增6萬多張床位,相當于新增60多家三級醫院的床位數。2月下旬,“人等床”的危急局面,終于轉變為“床等人”。 組建院士巡診團隊,成立聯合專家組,集中討論死亡病例、7次修訂優化救治方案,組織插管小分隊……一項項探索臨床應用,一個個生命得以挽回。 自2月上旬發熱、胸悶、腹痛等癥狀就醫,在無創呼吸及插管通氣效果不明顯,90%以上肺功能喪失的情況下,40歲的患者“老胡”生命危在旦夕。 依靠ECMO(俗稱“人工肺”)的支持,醫護人員開展俯臥位通氣、氣管鏡吸痰救治,4月5日“老胡”順利脫離ECMO,40天來第一次用自己的肺實現自主呼吸。 驅瘟有“劑”。中西醫結合,成為救治一大特色。湖北省共有超過6萬名確診患者使用中藥,占比達90.6%,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 從1月底的不足5%,到現在已經超過93%。武漢新冠肺炎累計治愈率一路攀升。到目前,武漢累計出院患者達4.69萬人。 3月10日,16所方艙醫院全部“休艙”;3月18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為0…… 劉智明、李文亮、夏思思……一個個白衣戰士用生命踐行使命,他們的離去令人扼腕嘆息。 4月4日清明節,國旗低垂,汽笛長鳴。湖北省、武漢市各界代表等來到長江之畔的漢口江灘,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湖北人民、武漢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逝去的每一位同胞,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參與悼念儀式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生鄭亦沐說。 城市“復蘇”:按下“重啟鍵” 戰“疫”,艱苦卓絕;曙光,逐漸顯現。 歷經百天的隱忍與等待之后,武漢,正在按下“重啟鍵”—— 3月22日,武漢市27個過江橋梁防疫檢測點和主城區近80個防疫檢查點全部撤除; 3月23日,武漢公交集團部分公交線路實際演練,110余路公交車上街試跑; 3月25日零時起,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 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 漸暖的春日中,一切的堅持都有了意義;寂靜了許久的城市,正在逐漸恢復到熟悉的模樣。 ——面香四溢,武漢街頭,一家家熱干面店鋪重新開張。“熟悉的味道回來了,熟悉的武漢回來了!”有市民感慨。 ——分期分批,武漢市把全市50多家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向醫療資源豐富的10家醫院集中,分4批恢復定點醫院正常醫療秩序……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江城大地上,人們正與時間賽跑,用更高的效率追回因疫情帶來的損失,以免這場傷痛傷及這座城市經濟的筋骨,讓這個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5萬億元的城市經濟體,在經濟發展中不至于太失速。 “停校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武漢的大中小學,早已在網上“開學”,學生們居家“線上學習”。 4月7日夜晚,凝神細聽,居民小區中,不時飄來悠揚琴聲、童音清脆的讀書聲…… 武漢,正在向著希望出發!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