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工作繁重,醫生們仍然抽空了解、學習和新冠肺炎相關的診療進展、病原學和病理學上的最新發現。“我們有多個微信群,各自科室的、醫院的、廣東醫療隊的……不管誰看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都會發在微信群里跟隊友們分享。醫院也在后方想方設法支援我們,很給力!”黃林潔說,在一種來勢洶洶的新發感染病面前,前方醫療隊員和后方醫務人員是一體的,“我們是醫學共同體”,目標就是拯救生命,戰勝疾病。 并肩戰斗: 廣東醫療隊贏得患者信任 在疫情面前,廣東醫務人員和武漢患者并肩戰斗。充分溝通、善言安慰,遠道而來的廣東醫生護士很快獲得了患者們的信任。 這四十天來,有三個患者給黃林潔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是70多歲的老爺爺,雙肺彌漫病變、I型呼吸衰竭、有嚴重低氧血癥,基本上每個小時都要為他更換一次氧氣筒,每次更換時都需要黃林潔、陳茗副教授、鄒子俊主治醫師三個人一起上陣,快速換筒。“老爺爺對我們十分親切禮貌,總是感謝我們,安慰我們說自己‘沒事’,讓我們多去看看別的病人,或者去休息一會兒。”黃林潔說。 另一位60多歲的阿伯病情也差不多。但他一開始并不“聽話”。可能是出于緊張,他總是拉扯吸氧面罩和導管,還不斷呵斥初來乍到的醫護人員及陪護他的女兒。廣東醫生們不以為意,一邊治療,一邊盡力安撫他和他疲憊的女兒,終于讓他平靜下來,主動配合治療。 還有一位患者病情已經好轉,但她太害怕了,總是纏著醫生護士給她打針輸液。“實在沒辦法,我給她開了氨基酸。”黃林潔說,沒想到剛打完針,患者沖到護士站、醫生辦公室,特開心地說:“謝謝醫生,謝謝護士!打完這個針,我舒服好多,胸口不那么悶了!”其實,這是非常典型的“安慰劑效應”,但是身心交瘁的患者格外需要安慰。 “對抗新冠肺炎,更主要的是靠患者的免疫力,我們醫生的作用是提防和治療并發癥,盡一切可能給予患者支持。”在武漢的戰場上,黃林潔深刻體會到了那句話:“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黃林潔 “80后”女醫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該院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中唯一的女醫生,現駐守武漢漢口醫院呼吸科病區。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