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醫療產經 >

實力體力都“給力” 巾幗也能換“炮筒”

時間:2020-03-03 10:03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Doctor001 點擊: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黃林潔: 實力體力都給力 巾幗也能換炮筒 黃林潔 呼吸內科陳茗副教授、呼吸內科黃林潔副教授、重癥醫學科內科ICU(南院區)主任王吉文副教授、重癥醫學科鄒子俊主治醫師準備進入病區(從左至右)。 平安是對社會最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黃林潔:
實力體力都“給力” 巾幗也能換“炮筒”


黃林潔
呼吸內科陳茗副教授、呼吸內科黃林潔副教授、重癥醫學科內科ICU(南院區)主任王吉文副教授、重癥醫學科鄒子俊主治醫師準備進入病區(從左至右)。

  平安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戰“疫”第40天心語心愿:

  走過最黑的夜,我們定會迎來黎明的曙光。

  廣東首批混編128人醫療隊于除夕夜馳援武漢戰“疫”,駐守在受援醫院中工作環境最為艱苦的漢口醫院。作為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醫療隊中唯一的女醫生,呼吸病專家黃林潔剛到武漢時,曾被同事抓拍了一張照片:剛從隔離病房下班的她難掩一身疲憊,臉上還有口罩和護目鏡留下的痕跡。

  “一開始確實比較艱苦,現在情況在改善。更重要的是,病房里有了不少空床。看到出院的病人越來越多,心里真高興!”電話里,黃林潔笑聲爽朗。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林偉吟、張陽、封雯軒

  初到病區: 患者幾乎全是重癥

  1月24日晚緊急馳援武漢,1月26日接手漢口醫院的呼吸科病區,黃林潔還記得第一次進入病房時的震撼。“即使隔著護目鏡,也不難看出上一班同行們的疲憊。”黃林潔說,交班時,近80張床位全滿員,收治的幾乎全是重癥。所有患者的診斷都是肺部感染,胸部CT的結果都是“雙肺磨玻璃、實變、纖維化”,大部分人還沒有做核酸檢測,而危重患者都出現了呼吸衰竭、低氧,急需充分的吸氧治療。

  “在廣州,只有重癥監護室里才能看到這么高比例的危重癥患者,而這只是漢口醫院的‘普通病區’。”黃林潔告訴記者,在武漢,醫療隊遇到的幾乎都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療方案大同小異,這也加劇了疫情初起時醫療資源供應緊張。

  “炮筒力士”:

  用盡一切方法去救人

  “在現場,最難的是供氧壓力不足。你聽說過‘氧氣大炮筒’嗎?廣東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了。在搶救病人前,我們要先找到足夠數量的‘大炮’。”黃林潔說,由于漢口醫院中心管道供氧不足,后方支援的制氧機也無法滿足重癥患者對高流量吸氧的需要,醫療隊一邊向上級反映,一邊緊急依靠“大炮筒”去救人。

  很快,醫療隊不分男女、不分醫護,都變成了“炮筒力士”。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決定了吸氧量的多少,一個鋼制“大炮筒”最長能用一個多小時,最短的可能只有幾十分鐘。危重癥患者床邊需要常備兩個氧筒,還要經常巡視、及時更換,以免患者出現供氧不足。

  值班時,黃林潔不僅要處理病情,還要不斷安撫患者及家屬的情緒,一次值班六個小時,脫下防護服,幾層的衣服都濕透了,說“身心俱疲”并不為過。

  “對于我們沖在一線的人來說,眼前是亟待搶救的患者,根本沒空抱怨,只想用盡一切方法去救人。”黃林潔說,這是醫者的初心和本能。

  臨時編隊:

  “我們是醫學共同體”

  駐守漢口醫院的混編醫療隊來自中山一院、中大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三院、南方醫院、珠江醫院等九家三甲醫院,醫生們的專業方向為ICU和呼吸內科。面對重重困境,臨時組建的隊伍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極短的時間內凝聚起強大的戰力。

  “有專業實力支撐,我們并不太擔心隊伍磨合的問題。接班時一看醫囑,就‘秒懂’上一班隊友的診療思路。”黃林潔說,醫療隊一到武漢,就抓緊時間學習了漢口醫院的電子醫囑系統,針對各個病人情況對醫囑進行調整。

  一次次的值班,也讓黃林潔與原本陌生的隊友之間建立起了默契。每次碰到患者出現病情危急時,她總能鎮定自若地與隊友分工合作、迅速開展搶救,幫助患者平穩度過危險期。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欄目列表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