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誓現場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茹志娜、韓文青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翁淑賢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昨日下午5時多,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遠程會診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和廣醫一院黨委書記黎毅敏共同領誓,為該院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徐永昊、內分泌科馳援武漢漢口醫院護士李穎賢兩名同志舉行“火線入黨”宣誓儀式。 前線入黨終生難忘 “這是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鐘南山院士跟兩位“火線入黨”的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經歷透露,他自己是在1965年在山東參加社會主義教育時,在前線入黨的。 鐘南山說,這一天會是徐永昊和李穎賢終生難忘的一天。盡管現在這個階段我國已把疫情的發展勢頭遏制下來,武漢新發的病例也少了,但要完全杜絕人傳人還有個相當艱苦的抗疫過程,在前線參與搶救患者的醫護人員要做出很大的犧牲和貢獻。 “烈火見真金,危難見真情。”鐘南山祝賀徐永昊和李穎賢,強調這個時候正需要黨員沖鋒在前,帶領大家克服困難,共同渡過難關。他相信有黨員的帶動,一定能更快地控制疫情,使我們的生活回歸正常的軌道。 ICU“戰士”堅守危重患者 在抗疫一線光榮成為預備黨員,徐永昊說:“作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職責所在。我之前是入黨積極分子的時候,就以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現在光榮地成為一名預備黨員,我更要牢記使命,不辜負組織的期望。” 去年6月,徐永昊作為第九批援藏干部赴西藏林芝人民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醫療幫扶工作,他在2019年12月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在全國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時,正在休春節假期的徐永昊立即返回林芝,開展調研和各項抗疫工作。 在得知廣東疫情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徐永昊同志向援藏隊領隊主動申請回廣東支援。“當時西藏還沒有出現確診或者疑似病例,而且我已經做好了相關的培訓與部署工作,希望先回廣東支援,如果西藏有需要,我也隨時準備返回。”在收到援藏隊領隊同意他回廣州的通知后,他于大年初一乘坐早班機從林芝飛回廣州,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隨后多次被派往深圳、珠海等城市進行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會診工作。 “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這是鐘南山院士教給我們的,我們也應該這樣去做。”自從返回廣州工作崗位,徐永昊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在廣醫一院鐘南山院士、黎毅敏教授和劉曉青主任的指導下,帶領團隊完成了廣東首例ECMO支持下的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轉運工作;為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成功拔除氣管插管;多次參與廣東省衛健委組織的遠程視頻會診,為各地危重癥患者治療方案的優化積極建言獻策。 小姑娘長成“女戰士” 該院“90后”內分泌科護士李穎賢同志積極響應醫院號召,1月24日除夕夜參加醫院組建的5人醫療隊援助武漢,逆向而行出征湖北武漢漢口醫院支援疫情救治工作。抵達武漢第二天,她在艱苦的環境下鄭重地寫下了入黨申請書。 在武漢的一個多月里,李穎賢迅速成長。為方便工作,她剪去留蓄幾年的長發,從一個柔弱的小姑娘變成了能拿著扳手更換氧氣筒的“女漢子”。由于病房沒有護工、清潔工,除了日常的護理治療,護士們還要承擔患者的生活護理和病區的清潔工作。 患者的認可與理解,成為李穎賢和隊友們工作的動力。有一次去給患者抽動脈血,由于她戴了幾層手套,很難摸到動脈搏動,加上一低頭近視眼鏡和護目鏡都會起霧,更增加了抽血的難度。李穎賢反復觸摸、反復琢磨難以下針,她的擔憂似乎被患者看出來了。 “小姑娘,你別緊張,放心扎吧,我沒事,倒是辛苦你們了。”對方的一句話,讓李穎賢放松了很多。 “在這里聽到最多的就是‘謝謝’,其實我們也挺感激這些患者的,是你們的理解與配合,讓我們可以放松去工作。”李穎賢說,“我們也都希望做到一針見血,不增加患者的痛苦,這也是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的動力。” 李穎賢奮戰在抗疫一線,她的父親也成為村里的志愿者,參加到村里的防疫工作,父女兩人雖然分隔兩地,卻都在為同一個事業貢獻力量,上演了“上陣父女兵,再難也不怕”的感人故事。 在支援武漢的日子里,李穎賢深深感受到組織的溫暖與幸福。領隊陳愛蘭、護長彭紅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資深黨員,他們用樂于奉獻的實際行動感染影響著李穎賢。她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加倍努力,向著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的方向繼續努力。在此次武漢疫情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將健康和快樂帶給所有需要幫助的患者們。”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