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銀柴胡《中國藥典》
【名稱】
銀柴胡
【拼音】
Yinchaihu
【英文】
RADIX STELLARIAE
【概述】
本品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 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春、夏間植株萌發或秋后莖葉枯萎時采挖;栽培品于種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 4月中旬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沙,曬干。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肝、胃經。
【應用】
清虛熱,除疳熱。用于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熱。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用法用量】
3~9g 。
【理化鑒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至10余列。皮層較窄。韌皮部篩管群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發達。射線寬至10余列細胞。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以射線 細胞中為多見。
(2) 取本品粉末1g,加無水乙醇10ml,浸漬15分鐘,濾過。取濾液2ml ,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顯亮藍微紫色的熒光。
(3) 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錄Ⅴ A)測定,在270nm±2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狀】
本品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0cm,直徑0.5~2.5cm。表面淡棕黃色或淺棕色,有扭曲的縱皺紋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狀或盤狀凹陷,習稱“砂眼”,從 砂眼處折斷可見棕色裂隙中有細砂散出。根頭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狀突起的芽苞、 莖或根莖的殘基,習稱“珍珠盤”。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較疏松,有裂隙, 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徑0.6~1.2cm。表面淺棕黃色或淺黃棕色,縱皺紋細膩明顯,細支根痕多呈點狀凹陷。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幾無砂眼。折斷面質地較 緊密,幾無裂隙,略顯粉性,木部放射狀紋理不甚明顯。味微甜。
【圖片】
藥材銀柴胡
藥材銀柴胡橫切面
藥材銀柴胡橫切面偏振光下示草酸鈣砂晶
銀柴胡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