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臭梧桐《青陽客!
【名稱】
臭梧桐
【英文】
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拉丁文】
Folium et Ramulus Clerodendri Trichotomi
【異名】
海州常山(《本草圖經》)、海桐(《群芳譜》)、臭桐(《廣群芳譜》)、臭芙蓉(《百草鏡》)、地梧桐(《養生經驗合集》)、秋葉、八角梧桐(汪連仕《采藥書》)、鳳眼子(《質問本草》)、泡花桐(《中國樹木分類學》)、楸葉常山(《現代實用中藥》)、矮桐子、巖桐子(《中國藥植志》)。
【性味歸經】
味苦、微辛,性平。歸肝經。
【功效】
祛風除濕,平肝降壓,解毒殺蟲。
【藥用】
為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nb.的嫩枝和葉。
【應用】
用于風濕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臭梧桐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用治風濕久痹,腰膝酸痛,關節活動不利,或中風半身不遂,可單用為丸常服,或與豨薟草配伍,如《養生經驗合集》之豨桐丸。
用于高血壓病。臭梧桐葉能平肝降壓。用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頭痛、眩暈,伴肢體麻痹者尤為適宜,如與清熱平肝之鉤藤、地龍等同用,可增強其療效。
臭梧桐外用,可治濕疹、疥癬、爛瘡。
【用法用量】
5.00 - 15.00 g
【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1. 5~10m。幼枝、葉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黃褐色柔毛或近無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黃色薄片橫隔,單葉對生;葉柄長2~8cm;葉片紙質,寬卵形、卵形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17cm,寬5~14cm,先端尖自漸尖,基部寬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緣或具波狀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側脈3~5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8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長8~18cm,花序梗長3~6cm,具橢圓形葉狀苞片,早落;花萼幼時綠白色,后紫紅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棱,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花冠管細,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徑6~8mm,包于增大的宿萼內,熟時藍紫色;、果期6~11月。
生于山坡灌叢中,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產地】
黃河以南各地均有分布,主產于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四川等省。
【品種考證】
出自《采藥書》。
【化學成分】
葉含海外常山素(Clerodendrin)、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生物堿 、刺槐素-7-二葡萄糖醛酸甙[Aeaeetin-7-glueurono-(1-2)-glueuronide〕。并分離出二種分子式各為 C24H34O9或 C24H36O10, C23H32O9或C25H34O10的苦味成分。本品尚含臭梧桐素甲(Clerodendronin A)、臭梧桐素乙 、海州常山苦素A(Clerodendrin A)及海州常山苦素B 。葉含海州常山甙甲(clerodendrin A)、海州常山甙乙(clerodendrin B, acacetin-7-diglucuronide)、海州常山苦味素甲(clerodendrin)及異構體乙,以及其它苦味質和內消旋肌醇(mesoinsitol),另含庫沙甙(kusaginin),尚含臭梧桐甙(cleroden-droside)。
【采收加工】
8~10月開花后采,或在6~7月開花前采,割取花枝及葉,捆扎成束,曬干。
【炮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枝梢,洗凈,略潤,切成1厘米長的小段或切絲,干燥,篩去灰屑,生用。
【附方】
1.治男婦感受風濕,或嗜飲冒風,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 地梧桐(花、葉、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曬干,磨末子)一斤,豨薟草(炒,磨末)八兩。上二味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滾湯送下四錢。忌食豬肝、羊血等物;騿斡贸粑嗤┒䞍,煎湯飲,以酒過之,連服十劑,或煎湯洗手足亦可。(《養生經驗合集》豨桐丸)
2.治半肢風 臭梧桐葉并梗,曬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為丸。早滾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錢。(《綱目拾遺》)
3.治風濕痛,骨節酸痛及高血壓病 (臭梧桐)9~30g,煎服;研粉每服3g,每日3次。也可與豨薟草配合應用。(《上海常用中草藥》)
4.治高血壓病 ①臭梧桐葉、薺菜各15g,夏枯草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臭梧桐葉、野菊花等量。研細,蜜為丸。每服9g。(《萬縣中草藥》)
5.治半邊頭痛 川椒五錢,臭梧桐葉二兩。先將桐葉炒黃,次入椒再炒,以火酒灑在鍋內,拌和取起,卷在綢內,扎在痛處;吃熱酒一晚,取被蓋頸而睡,出汗即愈。
6.治一切內外痔 臭梧桐葉七片,瓦松六枝,皮硝三錢。煎湯熏洗。(5~6方出自《綱目拾遺》)
7.治癰疽瘡毒潰爛 臭梧桐葉研末外摻,或調蜂蜜外敷。(《萬縣中藥志》)
8.治濕疹或痱子發癢 臭梧桐適量。煎湯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藥》)
9.治鵝掌風 臭梧桐葉、白鮮皮、蛇床子各30g。水煎,燙洗患部。(《青島中草藥手冊》)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