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僵蠶《中藥全書》 【名稱】 僵蠶 【拼音】 Jiangcan 【英文】 Stiff Silkworm 【日文】 キヨウサン,ビセツキヨウサン 【拉丁文】 Bombyx Batryticatus 【異名】 僵蠶《干金要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白僵蟲《新華本草綱要》。 【性味歸經】 咸、辛,平。歸肝、肺經。 【功效】 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 【藥用】 本品為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 Linnaeus4~5齡的幼蟲因感染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ant而致死的干燥蟲體。 【應用】 1.用于驚癇抽搐。本品息肝風止痙攣抽搐,且兼可化痰。故對驚風、癲癇夾有痰熱者尤為適宜。用治小兒痰熱急驚,常與全蝎、牛黃、膽南星等清熱化痰、息風止痙藥物配伍,如千金散;用治小兒脾虛久瀉,慢驚抽搐,又當與黨參、白術、天麻等益氣健脾、患風止 痙藥物配伍,如醒脾散;用治破傷風痙攣抽搐、角弓反張者,則與全蝎、蜈蚣、鉤藤等配伍,如攝風散。 2.用于風中經絡,口眼喎斜。本品味辛行散,又能祛外風止痙攣抽搐,常與全蝎、白附子同用,共收祛風止痙之效,如牽正散。 3.用于風熱頭痛,目赤,咽腫或風疹瘙癢。本品辛散,有祛外風,散風熱,止痛、止癢之功。治療肝經風熱上攻之頭痛、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癥,常與桑葉、木賊、荊芥等疏風清熱之品配伍,如白僵蠶散;用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者,可與桔梗、荊芥、 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湯;治療風疹瘙癢,可單用研末服,或與蟬蛻、薄荷等祛風止癢藥同用。 4.用于痰核,瘰疬。本品味咸,能軟堅散結,又兼可化痰,故常與浙貝母、夏枯草、連翹等清熱、化痰、散結藥物同用取效。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散風熱宜生用,余多制用。 【形態】 雌、雄成蟲觸角相同,櫛齒狀,口器退化;體翅黃白色至灰白色,翅展3.9~4.3 cm;前翅頂角下方外緣向內微凹,橫線色稍暗,不甚明顯,端線與翅脈灰褐色,后翅較前翅色淡,邊緣鱗毛稍長。幼蟲灰白色或白色,胸部2、3節稍膨大,有皺紋;腹部第8節背面有一尾 角。蛹長螺形,棕黃色至棕褐色,長2.2~2.5 cm,寬1.1~1.4 cm,鮮蛹外表略被蠟質粉;雄蛹較雌蛹略小,色稍深。 【產地】 主產于江蘇、浙江。 【栽培】 家蠶又稱桑蠶,為人工飼養,主要以桑葉為食。為完全變態昆蟲,由卵剛孵化出來的小蠶,一般經過4次蛻皮后,體內的一雙絹絲腺逐漸發育成熟,并停止進食。吐絲結繭。這時的幼蟲叫做熟蠶。熟蠶在繭內化蛹變成蛾,后破繭而出。雌雄蛾交尾產卵后,幾天便死亡。人工飼養家蠶1年可達3代。桑的好壞直接影響蠶的生長發育。1~2日齡蠶選采嫩葉,3~4日齡采小枝的葉,5日齡可全面采葉,夏、秋高 溫季節每天適當增加給桑次數,或給1~2次桑葉。蛻皮期應增加飼育室的濕度,并防止震動和吹風。 【品種考證】 本品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本草經集注》云:“人家養蠶時,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壞。今見小白色,似有鹽度者為好。”《本草圖經》載:“白僵蠶,生穎川平澤。今所在養蠶處皆有之。用自僵死,白色而條直者為佳。”據上所述,古今來源 一致。 【商品規格】 商品一般均為統貨。以蟲體條粗、質硬、色白、斷面光亮者為佳,表面無白色粉霜,中空者不可入藥。一般認為“上山蠶”感染的僵菌病者為佳。一般為統貨。為白僵病蠶體。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頭、足、體、節明顯。外有白色菌絲和孢子,如粉霜。質硬而脆。斷面外圍灰 白色,中間棕黑色、角質、明亮。氣微腥,味微咸,長短肥瘦不分。無死蠶空體、絲頭、灰屑。 【顯微特征】 僵蠶粉末:1.菌絲近無色,細長彎曲,相互盤纏交織附于體壁。 2.氣管壁碎片具棕色或深棕色螺旋絲。 3.表皮表面有極皺縮的網絡樣紋理及紋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尖突較密集;毛窩類圓形,邊緣黃棕色;剛毛黃色或黃棕色,表面光滑,壁厚。 4.未消化桑葉組織,可見含鐘乳體表皮細胞或短腺毛;葉肉細胞含草酸鈣簇晶、方晶及細小桿狀結晶。 【化學成分】 含蛋白質67.44%,脂肪4.38%。僵蠶外表白色粉霜含草酸銨;從白僵菌中分離得白僵菌黃色素(bassianins)及高分子昆蟲毒素、環酯肽類白僵菌素(beauvericin)、甾醇類成分等。此外,蠶體中含羥基蛻皮甾酮(ecdysterone)及色素3-羥基犬尿素(3-hydroxykynurenine)。 【藥理作用】 白僵菌素對格蘭氏陽性菌、霉菌及孑孓有抑制作用。僵蠶所含蛋白質有刺激腎上腺皮質的作用。煎劑可對抗士的寧誘發的小鼠強直驚厥,其有效成分為草酸銨。 【采收加工】 過去收集的僵蠶,均為自然病死者。近年來進行人工接種培養。方法是:在蠶4次蛻皮后,將白僵菌用溫水或冷水調成菌液,用噴霧器均勻地噴到蠶體上,以蠶體見濕為度。接種后15~20分鐘第1次給桑,以后每隔5~6小時給桑1次。飼養室的溫度以24~26℃,濕度90%為 宜。避免通風。接種后,蠶陸續發病死亡。要及時揀出,另行攤放,保持同樣溫度,待其充分發僵變白后,置于通風處風干或弱光下曬 干。 【炮制】 1.僵蠶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絲,洗凈,曬干。 2.麩炒僵蠶 取麩皮撤在熱鍋內,用武火加熱,俟冒煙時,加入凈僵蠶,拌炒至表面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僵蠶每100kg,用麩皮10kg。 【性狀】 蟲體類圓柱形,多彎曲皺縮,長2~5 cm,直徑4~7 m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被有白色粉霜狀的氣生菌絲及分生孢子;頭部較圓,黃棕色;體節明顯,尾部略呈二歧狀;短足8對,略呈突起狀。質硬脆,斷面平坦,外層白色,顯粉性,中間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絲腺環4 個。氣微腥,味微咸。飲片性狀:僵蠶為圓柱形,多彎曲皺縮,表面灰黃色。被有白色粉霜,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棕黃色,有光澤。氣微腥,味微咸。麩炒僵蠶表面黃色,腥氣減弱。 【附方】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