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天麻《中國藥典》 【名稱】 天麻 【拼音】 Tianma 【英文】 RHIZOMA GASTRODIAE 【概述】 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干燥塊莖。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凈,蒸透,敞開低溫干燥。 【性味歸經】 甘,平。歸肝經。 【應用】 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用法用量】 3~9g。 【理化鑒別】 (1) 本品橫切面:表皮有殘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長的栓化細胞組成。皮層為10數列多角形細胞,有的含草酸鈣針晶束。較老塊莖皮層與下皮相接處有2~3 列橢圓形厚壁細胞,木化,紋孔明顯。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韌維管束;薄壁細胞亦含草 酸鈣針晶束。髓部細胞類圓形,具紋孔。 粉末黃白色至黃棕色。厚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紋孔明顯。草酸鈣針晶成束或散在,長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裝片 觀察含糊化多糖類物的薄壁細胞無色,有的細胞可見長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顆粒, 遇碘液顯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紋、網紋及環紋導管直徑8~30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漬4 小時,隨時振搖,濾過。濾液加碘試液2~4滴,顯紫紅色至酒紅色。 (3) 取〔含量測定〕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對照品溶液,另取天麻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 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9:1: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10%磷鉬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及對照藥材 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應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甲醇-磷酸鹽溶液(0.1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和0.1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等量混合)-水(1.5:3:95.5)為流動 相;檢測波長為270nm。 理論板數按天麻素峰計算應不低于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天麻素對照品(80℃干燥1 小時)2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 中含天麻素1mg)。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經80℃干燥后的本品粉末0.5g,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甲醇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分鐘,靜置24小時,振搖后再超聲處理15分鐘,再稱定重量,用甲 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離心,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 與供試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含天麻素(C13H18O7) 不得少于0.10%。 【炮制】 洗凈,潤透或蒸軟,切薄片,干燥。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長條形,略扁,皺縮而稍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有縱皺紋及由潛伏芽排列而成的橫環紋多輪, 有時可見棕褐色菌索。頂端有紅棕色至深棕色鸚嘴狀的芽或殘留莖基;另端有圓臍形疤 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黃白色至淡棕色,角質樣。氣微,味甘。 【圖片】 天麻 藥材天麻 藥材天麻橫切面 藥材天麻橫切面(偏振光下) 【錄自】 《中國藥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