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羅布麻 【拼音】 Luobuma 【概述】 為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Apoeynum venetum L.的葉或根。主產于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現江蘇、山東、安徽、河北等地有大量種植。葉在夏季開花前采摘,曬干或陰干,亦有蒸炒揉制后用者;全草在夏季挖取,除去雜質,干燥,切段用。 【性味歸經】 甘、苦,涼。有小毒。歸肝經。 【功效】 平抑肝陽,清熱,利尿。 【應用】 1.頭暈目眩。本品味苦性涼,專入肝經,既有平抑肝陽之功,又有清瀉肝熱之效,故可治療肝陽上亢及肝火上攻之頭暈目眩,煩躁失眠等。本品單用有效,煎服或開水泡汁代茶飲,亦可與牡蠣、石決明、代赭石等同用,以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若與鉤藤、夏枯草、野菊花等配伍,宜治肝火上攻之頭暈目眩。 2.水腫,小便不利。本品具有較好的清熱利尿作用,用其根效果尤佳。治水腫,小便不利而有熱者,可單用取效,或配伍車前子、木通、豬苓、澤瀉等同用。 【注意】 不宜過量或長期服用,以免中毒。 【用法用量】 煎服或開水泡服,3~15g。肝陽眩暈宜用葉片,治療水腫多用根。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羅布麻葉主要含黃酮苷,酚性物質,有機酸,氨基酸,多糖苷,鞣質,甾醇,甾體皂苷元和三萜類物質;羅布麻根含強心苷,即加拿大麻苷,毒毛旋花子苷元和K-毒毛旋花子苷-β。 2.藥理作用:羅布麻葉煎劑有降壓作用;羅布麻根煎劑有強心作用;羅布麻葉浸膏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并有較強的利尿、降低血脂、調節免疫、抗衰老、及抑制流感病毒等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羅布麻根煎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有較好療效(中華醫學雜志,1975,2:114);口服羅布麻沖劑或羅布麻膠囊治療高脂血癥。服藥3個月后,可使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顯著降低(中醫雜志,1988,2:20);用20%羅布麻煎劑或50%羅布麻注射劑,可起到防治感冒的作用(《羅布麻的綜合利用》,科學出版社,1978,73)。 4.不良反應:羅布麻葉制劑內服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瀉、上腹不適,也可出現心動過緩和期前收縮。吸羅布麻紙煙時可出現頭暈、嗆咳、惡心、失眠等。羅布麻根毒理作用類似毒毛旋花子苷。羅布麻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劑量過大,二是配伍用藥不合理。所以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使用,以保證用藥安全。中毒救治:早期催吐,洗胃,導瀉;服蛋清;維生素C;大量飲濃茶及對癥處理。出現心臟毒性反應時,按洋地黃中毒處理。 【圖片】 羅布麻 ![]() 羅布麻《中藥學》 ![]() 羅布麻《本草綱目》 ![]() 羅布麻葉 ![]() 羅布麻植株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