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代赭石《青陽客棧》 【名稱】 代赭石 【拉丁文】 Haematitum 【異名】 須丸(《本經》),赤土(《說文》),代赭(《傷寒論》),血師(《別錄》),丁頭代赭(《本草圖經》),紫朱、赭石(《普濟方》),土朱(《仁齋直指方》),鐵朱(《綱目》),釘頭赭石、釘赭石(《中藥志》),紅石頭(《河北藥材》),赤赭石(《四川中藥志》)。 【性味歸經】 味苦、甘,性微寒。歸肝、胃、心經。 【功效】 平肝潛陽,重鎮降逆,涼血止血。 【藥用】 為氧化物類剛玉族礦物赤鐵礦 Haematite 的礦石。 【應用】 用于肝陽上亢證。代赭石苦寒質重,功善潛降肝陽,治肝陽偏亢之頭痛,眩暈,目脹,耳鳴,甚或肝陽過亢,血隨氣逆,并走于上,癥見顛仆,不知人事,常與牛膝、生龍骨、生牡蠣等同用,如《衷中參西錄》之鎮肝熄風湯;若屬肝火上沖,常與菊花、夏枯草、黃芩、鉤藤同用,以平肝降火;若兼肝腎陰虧,常與生地、白芍、牡蠣、龜甲同用以育陰潛陽。 用于風火上擾神明之癲狂,驚癇。代鍺石不僅能清心肝之火,且有鎮逆墜痰之效。治風火挾痰,發為癲狂者,常與瀉火、清心、導痰之黃連、大黃、遠志、膽星等同用;因于風痰上逆,發為驚癇者,可配郁金、菖蒲、明礬、朱砂等以宣竅、豁痰、鎮靜、安神。治小兒癲癇,現代有單用赭石研末服。又因其重鎮可以安神,亦可用于心悸、失眠、多夢及小兒夜啼等證。 用于肺胃之氣上逆證。代赭石重墜降逆,能鎮攝肺胃之逆氣。治胃氣上逆之嘔吐,噯氣,呃逆,屬胃熱亢盛者,配石膏、玄參;兼膽火上沖者,配龍膽草、青黛,如《衷中參西錄》鎮逆湯;屬中焦寒凝者,配干姜、丁香;痰濁中阻者,配旋覆花、半夏,兼胃氣虛弱者,加配人參、大棗,如《傷寒論》旋覆代赭湯;若宿食內滯,伴大便燥結者,配樸硝、甘遂,如《衷中參西錄》赭遂攻結湯。治噎膈上下不通,食入即反,可配人參、天冬、蓯蓉以培補氣津,通降胃氣,標本兼治,如《衷中參西錄》參赭培氣湯。代赭石又善下氣降痰,治肺氣上逆之咳嗽氣喘,既可單用本品,也可配伍他藥,因于痰濕阻滯者,常配半夏、橘皮、旋覆花;因于熱壅肺氣者,常配桑白皮、瓜蔞;如與補益肺腎之人參、山藥、山茱萸等同用,亦治下虛上盛之喘促。 用于血熱吐、衄、崩漏等血證。代赭石能清降氣火,涼血止血,故尤宜于氣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可單味使用,如《藥性論》治崩漏不止,《斗門方》治吐血、衄血、腸風下血,均以本品火煅醋淬研末沖服。臨床上多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配伍他藥以增強止血之效。如吐血、衄血,常藉其入血鎮逆之功,虛寒者與干姜、白術、白芍相伍,如《衷中參西錄》溫降湯;熱證配生地、丹皮、大薊。便血,常配地榆、槐花。尿血,常配小薊、白茅根。崩漏下血,常配茜草根、艾葉炭、阿膠等。 【注意】 虛寒證及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 15.00 - 30.00 g 【形態】 赤鐵礦 晶體結構屬三方晶系。晶體呈薄板狀、菱面體狀,但完整晶形較少見,常里致密隱晶塊狀、鱗片狀、豆狀、腎狀及粉末狀、土狀集合體。其中由球形、橢圓形球狀、顆粒狀赤鐵礦膠結成的致密赤鐵礦組合體為鮞狀赤鐵礦,其鮞粒內部常有同心層狀構造。鮞粒直徑大于2mm的赤鐵礦集合體稱豆狀赤鐵礦,若是半球狀并彼此粘結的致密赤鐵礦集合體為腎狀赤鐵礦;其腎狀內部亦常有同心層狀或放射狀構造,此三者為供藥用較優質的代赭石。 結晶質赤鐵礦呈鋼灰色至鐵黑色,常帶淺藍色錆色。隱晶質的鮞狀、豆狀、腎狀赤鐵礦集合體則隱呈暗紅色至鮮紅色。條痕櫻紅色。金屬光澤至半金屬光澤或暗淡無光澤。硬度5.5~6。性脆,無解理。相對密度5.0~5.3。 赤鐵礦是自然界分布很廣的鐵礦物之一,可以形成于各種地質作用中,但以熱液作用,沉積作用或區域變質作用為主。作為藥用的鮞狀、豆狀、腎狀集合體赤鐵礦系沉積作用的產物。主產于河北、山西。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四川等地亦產。目前供藥用的代赭石常為鮞狀含石英碎屑赤鐵礦礦石或為含石英、長石碎屑的赤鐵礦礦石,合鐵量為53.63%~65.42%。 【產地】 主產于山西、河北、河南。此外,山東、湖南、四川、廣東亦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 【品種考證】 本品始載于《本經》,原作“代赭”,列為下品!秳e錄》曰:“代赭生齊國山谷,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渝者良。”《本草圖經》曰:“今醫家所用多擇取大塊,其上文頭有如浮漚丁者為勝,謂之了頭代赭。”李時珍曰:“赭石,處處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為良……研之作朱色,可點書,又可罨金益色赤。”綜上所述,古代所用代赭石的產地及色澤暗紅,表面有類圓形突起,習稱“釘頭”等特征,均與現今所用代赭石相符。 【商品規格】 釘赭石,又名釘頭赭石、老式赭石,棕紅或鐵青色,表面有乳頭狀突起,質佳。銷全國各地并且出口。為代赭石正品。 無釘赭石:又名新式赭石、紅石頭、紅砂石。表面無乳頭狀突起。質次。為代赭石副品。僅作釘頭赭石的代用品。 卵狀赭石:為代赭石副品。銷四川一帶。 均以斷面層疊狀顯著、每層多有釘頭、赤紅色、無雜石者為佳。 商品中過去及現在有一種“老赭石”,與代赭石的主要區別是多呈層狀集合體,一面有稀疏微突起的“釘頭”,另一面相應的凹窩不甚明顯。棕色或灰棕色。條痕黃棕色,金屬光澤不明顯,體較輕,質較硬,斷面有的隱約現層狀,有的夾有白色或灰白色細脈,經鑒定系含赤鐵礦的生物灰巖,含鐵量很少,對此應視為代赭石的偽品,不宜作代赭石供藥用。 【化學成分】 主含三氧化二鐵(Fe2O3),其中鐵70%,氧30%,有時含雜質鈦、鎂、鋁、硅和水分。另報道本品除含大量鐵質外,并含中等量硅酸及鋁化物,小量鎂、錳、鈣。 【理化鑒別】 能溶于濃鹽酸,其溶液顯鐵化合物的各種特殊反應。含鐵巖石風化巖可形成殘余的赤鐵礦床;變質巖有時含赤鐵礦很豐富,成為重要鐵礦。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