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規格】 硬蒺藜:為植物蒺藜的成熟果實。主產于長江以北廣大地區。為蒺藜正品,全國通用。 軟蒺藜:為同科濱藜屬植物中亞濱藜Atriplex centralasiatica Iljin和西伯利亞濱藜A.sibirica L.的成熟果實。分布于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為刺蒺藜副品。山東、天津等地兩種蒺藜均用。 均以顆粒均勻、堅實飽滿、干燥無雜質、色黃白略帶綠色者為佳。 另外,還有一種大花蒺藜Tribulus cistoides L.的果實,在云南地區混作刺蒺藜使用。該藥材與刺蒺藜功效是否相同,值得研究。 【化學成分】 果實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 3-glucoside)、山柰酚3-蕓香糖甙(Kaempferol 3-ruti- noside))刺蒺藜甙(Tribuloside)、過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揮發油、鞣質、樹脂、甾醇、鉀鹽、微量生物堿等;又含皂甙1.47%。種子含生物堿哈爾滿(Harman)和哈爾明堿(Harmine),不含皂甙。果實、葉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山柰素-3-蕓香糖甙 (kaempferol-3-rutimoside)及山柰素;并含生物堿哈爾滿堿(harmane)0.008%和哈爾明堿 (harmine)0.002%,以及少量揮發油和油脂。另含水溶性多糖,其單糖組成及其摩爾比為阿拉伯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 (6.0:2.1:1.0:3.6:3.4:7.0:2.9)。 【藥理作用】 1.降壓及抗心肌缺血作用 麻醉狗用水提取物有輕度降壓作用,醇提物20mg/kg可使血壓迅速下降,生物堿部分對狗血壓無影響。因蒺藜提取物有抗膽堿酯酶活性,其降壓作用乃有堿能神經功能加強所致。內服阿托品或切斷面側迷走神經.能阻斷降壓作用。蒺藜皂苷尚具明顯的抗心肌缺血作用。2 緩緩衰老作用 蒺藜總皂苷口服100mg/kg.240mg/kg,連續35d,對D—半乳糖所至的小鼠業急性衰老模型動物的體重減輕、脾臟及胸腺菱締有抑制作用.并降低其血膽固醇幾血糖水平,延長大鼠的游泳時間.增加幼年小鼠肝及胸腺重量,對老年小鼠脾內色素顆粒的沉著和聚積呈明顯改善趨勢。 3 性強壯作用 刺蒺藜所含主要的化學組分給雄性大鼠灌服,可促進其精子形成.興奮賽托利細胞活性,增強性反射和性欲;雌性大鼠服用后,可促進發情,提高生殖能力。此種制劑毒性很小,不致畸。男性病人應用上述制劑可增加性欲,改善和延長勃起時間,增加精子的數目和運動。對女性可改善卵巢功能,對性欲缺乏和不孕癥有效。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證。4.其他作用 刺蒺藜果實的牛物堿部分對離體大鼠小腸和蛙腹直肌可抑制乙酰膽減產生的收縮,并有中等利尿作用;水提取部分對大鼠小腸也有抗乙酰膽堿作用,其利尿作用不顯著。本品的利尿作用是由于所含的鉀鹽和生物堿引起,輕度腹水和水腫病人應用生物堿部分也有輕度利尿作用。 【采收加工】 8~9月果實由綠色變成黃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時,割取全株,曬幾天,脫粒,碾去硬刺,簸凈雜質,再曬干。 【炮制】 1. 蒺藜 《雷公炮炙論》:“凡使蒺藜,采后凈揀擇了,蒸,從午至酉,出,日干,于木臼中舂令皮上刺盡,用酒拌再蒸,從午至酉出,日干用。”《外臺》:“去角尖。”《圣惠方》:“當道,車碾過。”《普濟方》:“搗去角,簸去浮秕。”《串雅內編》:“生杵研末。”現行,取原藥材,漂去泥沙,除凈殘留的硬刺。 2.炒蒺藜 《圣惠方》:“微炒去刺。”《傷寒總病論》:“炒,以新磚磨去刺。”《普濟方》:“炒焦去刺。”《增廣驗方新編》:“砂鍋炒。”現行,取凈蒺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去刺。 3.鹽蒺藜 取凈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表面黃色,取出放涼。每蒺藜100kg,用食鹽2kg。 貯干燥容器內,炒蒺藜、鹽蒺藜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附方】 1.治傷寒頭痛,身熱,百節疼痛 蒺藜子(炒,去刺)、白芷、附子(炮)、臼僵蠶(炒)等分。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茶清或酒調下,不拘時候。(《圣濟總錄》四白散) 2.治肝腎風毒上攻,目赤痛癢,昏花羞明,多淚 黃芪、獨活、白蒺藜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薄荷酒調服。(《醫學入門》四生散) 3.治眼疾,翳障不明 刺蒺藜四兩(帶刺炒)、萎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食后服三錢,白湯調服。 4.治胸痹,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 刺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 5.治肺癰、肺痿,咳唾膿血腥穢 刺蒺藜五兩(帶刺炒),百合、川貝各一兩(炒)。共為細末。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調送。 6.治乳脹不了了,或乳巖作塊作痛 刺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 7.治惡血積聚或成癥瘕 刺蒺藜一斤(帶刺炒),干漆二兩(炒)。俱為末,水發為丸,綠豆大。每晚飯后、臨睡服二錢,酒下。(3~7方出自《本草匯言》引《方龍潭家秘》) 8.治少小洞注下痢 蒺藜子二升,搗汁溫服。以瘥為度。(《千金要方》) 9.治蛔蟲攻心,其痛如刺,吐出清水 七月七日采蒺藜子不計多少,陰干為散,每服半錢或一錢匕,飲服,日三。量大小加減,無時。(《小兒衛生總微論方》三角散) 10.治小便不通,腹脹 土蒺藜炒黃為末,黃酒調下。(《壽世保元》) 11.治一切腳氣,不問虛實寒熱 刺蒺藜八兩(帶刺炒),木瓜五兩(炒)。共為末。每早服五錢,白湯調服。 12.治黃疸 刺蒺藜五兩(帶刺炒),茵陳草四兩(炒),俱為末。每早晚各取五錢,水二碗煎湯飲。(11~12方出自《本草匯言》引《方龍潭家秘》) 13.治陰疝牽引小腹痛 蒺藜(去角炒)、附子(炮,去皮、臍)、梔(子)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宣明論方》蒺藜湯) 14.行經 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15.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痹 刺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炒磨為末),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引《方龍潭家秘》)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