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薏苡仁《青陽客棧》 【名稱】 薏苡仁 【英文】 Coix Seed 【拉丁文】 Semen Coicis 【異名】 解蠡(《本經》),起實、(艸贛)(《別錄》),感米(《千金?食治》),薏珠子(《本草圖經》),回回米、草珠兒、菩提子、(艸贛)珠(《救荒本草》),必提珠(《滇南本草》),芑草(《綱目》),薏米(《藥品化義》),米仁(《本草崇原》),薏仁(《本草新編》),苡仁(《臨證指南》),玉秣(《楊氏經驗方》),苡米(《本草求原》),草珠子(《植物名匯》),六谷米(《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珠珠米(《貴州民間方藥集》),膠念珠(《福建民間草藥》),尿糖珠、老鴉珠(《廣西中獸醫藥植》),菩提珠(《江蘇植物藥材志》),藥玉米、水玉米、溝子米(《東北藥用植物志》),六谷子(《中藥志》),裕米(《廣西中藥志》),尿端子、尿珠子、催生子、蓼茶子(《湖南藥物志》),益米(《閩東本草》)。原植物薏苡又名:贛(《說文》),屋YANG(《別錄》),玉秫(《楊氏經驗方》)、草菩提(《草木便方》),薏黍、鬼珠箭、尿塘草、鐵玉蜀黍、瞎眼子樹、桂珠黍、便婆菊。 【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 【功效】 利濕健脾,舒筋除痹,清熱排膿。 【藥用】 為禾本科植物薏苡 Coix lachryma-jobi L. var. ma-yuen (Romanet) stapf [C.ma-yuen Romanet;C. lacryma-jobi L. var. frumentacea Makino] 的種仁。 【應用】 用于水腫,腳氣,淋濁,泄瀉,帶下,及濕溫初起。薏苡仁甘淡滲濕,又能健脾,且微寒而不傷胃,益脾而不滋膩,藥性和緩,清補利濕,尤宜用于脾虛濕勝之上述諸癥。治水腫,腳氣腫痛,常選配白術、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等健脾利濕之品。脾虛泄瀉,則與人參、山藥、扁豆等補脾之品同用,如《局方》參苓白術散;或脾瀉日久,元氣虧損,面黃肌瘦,飲食減少,可配蓮子、五味子等,益氣健脾,澀腸止瀉,如《丹臺玉案》十珍散。薏苡仁微寒能清熱利濕,可治濕熱淋濁,單用本品煎服;治砂石熱淋,痛不可忍,或與滑石、車前子、淡竹葉等同用,以加強其清熱利濕通淋之功。對于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邪偏勝,寒熱,身痛,嘔惡,可配杏仁、白豆蔻、半夏、滑石等,宣化濕熱,如《溫病條辨》三仁湯。 用于濕痹拘攣,屈伸不利。薏苡仁能祛濕除痹,舒利筋脈。用治風混痹痛,多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川芎等祛風除濕之品同用;若風濕在表,身疼,發熱,用本品配麻黃、杏仁等,宣肺解表,祛風除濕,如《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風濕肢體痿痹日久,兼腎虛腰脊酸疼者,可配蒼術、當歸、桑寄生、川斷,以除濕和絡,益腎強筋。本品有清熱利濕之功,亦常用于濕熱痿痹,足脛痿弱無力,多配黃柏、蒼術、牛膝清熱利濕,以強筋壯骨,如《成方便讀》四妙丸。陽明胃虛,飲食少進,宗筋失養而四肢痿弱不用者,則宜配人參、白術、藿香,調補脾胃,祛濕舒筋,如《三因方》藿香養胃湯。 用于肺癰、腸癰。薏苡仁有清熱排膿作用,可治內癰。治療肺癰,單用,或配葦莖、冬瓜仁、桃仁煎服,如《干金要方》葦莖湯;若氣陰不足,則可配麥冬、天冬、生地黃、人參等益氣養陰之品,如《朱氏集驗方》薏苡丸。治療腸癰,多與牡丹皮、桃仁、敗醬草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之品同用。 【注意】 本品力緩,宜多服久服。脾虛無濕,大便燥結及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 10.00 - 30.00 g 【形態】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1.5m。須根較粗,直徑可達3mm。稈直立,約具10節。葉片線狀披針形,長可達30cm,寬1.5~3cm,邊緣粗糙,中脈粗厚,于背面凸起;葉鞘光滑,上部者短于節間;葉舌質硬,長越1mm。總狀花序腋生成束;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外面包以骨質念珠狀的總苞,總苞約與小穗等長;能育小穗第2穎下部膜質,上部厚紙質,先端鈍,第2穎舟形,被包于第1穎中;第2外稃短于第1外稃,內外稃相似而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長花柱;不育小穗,退化成筒狀的穎,雄小穗常2~3枚生于第1節,無柄小穗第1穎扁平,兩側內折成脊而具不等寬之翼,第2穎舟形,內稃與外稃皆為薄膜質,雄蕊3;有柄小穗與無柄小穗相似,但較小或有更退化者。穎果外包堅硬的總苞,卵形或卵狀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屋旁、荒野、河邊、溪澗或陰濕山谷中。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一般為栽培品。 【產地】 主產于福建、江蘇、河北、遼寧等地。此外,四川、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陜西、浙江等地有栽培。銷全國,并有出口。 【品種考證】 薏苡仁,首載于《本經》,列入上品。《別錄》曰:“生真定平澤及田野,八月采實,采根無時。”《本草圖經》云:“春生苗,莖高三四尺。葉如黍,開紅白花作穗子,五月、六月結實,青白色,形如珠子而稍長,故呼薏珠子。”《綱目》曰:“薏苡,人多種之,二三月宿根自生,葉如初生芭茅,五六月抽莖開花結實。有二種:一種粘牙者,尖而殼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飯及磨面食,亦可同米釀酒。一種圓而殼厚,堅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米感)也,但可穿做念經數珠,故人亦呼為念珠云……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紅結而味甘也。”《綱目》所述二種,其中殼薄粘牙者為薏苡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即本種;另一種殼厚堅硬者為川谷(菩提子)Coix lacryma-jobi L. var. monilifer,參見“川谷根條”。 【商品規格】 蒲薏仁:又名蒲米仁。為產于福建蒲城一帶者。 祁薏仁:又名祁薏米。為產于河北安國一帶者。 關薏仁:又名關米仁。為產于遼寧遼陽一帶者。 殼米仁:薏苡種子未去殼者。 凈米仁:薏苡種子已去殼者。 川谷:為薏苡的變種植物川谷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Stapf的種仁。為薏苡仁副品,可替代薏苡仁入藥。 以上商品以粒大、飽滿、干燥、色白、無破碎者為佳。 【化學成分】 種仁含蛋白質16.2%,脂肪4.65%,碳水化物79.17%,少量維生素 B1(330微克%)。種子含氨基酸(為亮氨酸、賴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薏苡素(Coixol)、薏苡酯(Coixenolide)、三萜化合物。種仁含薏仁酯(coixenolide)約0.20%,另含碳水化合物 79.17%,脂肪4.65%,蛋白質16.2%及甾體化合物、氨基酸、順十八烯[8]酸(cis-8- octadecenoic acid)。蕓苔甾醇(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烯醇(stigmasterol);脂肪酸中有棕櫚酸 (14.6%~15.8%)、硬脂酸(1.1%~1.7%)、油酸(49.3%~59.0%)、亞油酸(22.7%~23.7%)、亞麻酸(微量~0.5%)、并含少量二酰二醇的脂類。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