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通草《青陽客棧》 【名稱】 通草 【拉丁文】 Medulla Tetrapanacis 【異名】 寇脫(《山海經》),離南、活(艸兌)、倚商(《爾雅》),通脫木(《本草拾遺》),蔥草(《本草匯言》),白通草(《藥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國樹木分類學》),大通草(《四川中藥志》),通大海、泡通(《貴州民間方藥集》),五加風、寬腸、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葉五加皮(《湘南藥物志》)。 【性味歸經】 味甘、淡,性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 清熱利水,通乳。 【藥用】 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 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K. Koch [Aralia papyrifera Hook. f.] 的莖髓。 【應用】 用于淋癥澀痛,小便不利,水腫及濕溫,尿赤。通草甘淡微寒,清泄滲利,功能清熱利水滲濕。其氣味俱薄而力緩,一般適用于濕熱內蘊,水濕停滯的輕證,臨床每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膀胱濕熱之淋癥澀痛,常配滑石、冬葵子、石韋等藥,以增強清熱利尿通淋之功,方如《普濟方》通草飲子。治水腫小便不利,常伍茯苓皮、防己、大腹皮等藥,共奏利水消腫之效。治濕溫證濕與熱合蘊蒸氣分之胸悶不暢、小便赤澀,常合薏苡仁、白蔻仁、滑石等藥,以達宣暢氣機,清利濕熱之目的,方如《溫病條辨》三仁湯。 用于產后乳少,乳汁不下。通草入胃經,能通氣上達而下乳,治婦女產后乳少及乳汁不下。屬氣血虛弱者,常與豬蹄同用,或再配穿山甲、川芎、甘草等,以增強補虛通乳之力,方如《雜病源流犀燭》通乳湯。屬血虛肝郁氣滯者,又當伍當歸、柴胡、香附等藥,以養血疏肝通乳。 【注意】 氣陰兩虛,內無濕熱及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 2.00 - 5.00 g 【形態】 通脫木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3.5m。莖粗壯,不分枝,幼時表面密被黃色星狀毛或稍具脫落的灰黃色柔毛。莖髓大,白色,紙質;樹皮深棕色,略有皺裂;新枝淡棕色或淡黃棕色,有明顯的葉痕和大型皮孔。葉大,互生,聚生于莖頂;葉柄粗壯,圓筒形,長30~50cm;托葉膜質,錐形,基部與葉柄合生,有星狀厚絨毛;葉片紙質或薄革質,掌狀5~11裂,裂片通常為葉片全長的1/3~1/2,稀至2/3,倒卵狀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每一裂片常又有2~3個小裂片,全緣或有粗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密被白色星狀絨毛。傘形花序聚生成頂生或近頂生大型復圓錐花序,長達50cm以上;萼密被星狀絨毛,全緣或近全緣;花瓣4,稀5,三角狀卵形,長2mm,外面密被星狀厚絨毛;雄蕊5,與花瓣同數;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離生,先端反曲。果球形,直徑約4mm,熟時紫黑色;ㄆ10~12月,果期翌年1~2月。 生于海拔數10~2800m的向陽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園中。分布于西南及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產地】 主產于貴州、四川、廣西、云南等地;湖南、福建、臺灣等地亦產。銷全國并出口。 【品種考證】 通草之名始載于《本經》,《別錄》、《新修本草》也有記載,但其原植物系木通科木通。以通脫木為通草始見于《本草拾遺》,陳藏器云:“通脫木,生山側,葉似萆麻,心中有瓤,輕白可愛,女工取以飾物……今俗亦名通草。”《本草圖經》曰:“生江南,高丈許,大葉似荷而肥,莖中有瓤正白者是也。”《品匯精要》已明確將通草(通脫木)與木通分作兩條。(《綱目》亦云:“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上述本草所述的通脫木及《本草圖經》的附圖“通脫木”,均與本品相符。 【化學成分】 含肌醇(inositol)、多聚戊糖約14.3%、多聚甲基戊糖約3%、阿拉伯糖、果糖、乳糖、果膠、半乳糖醛酸等。 【藥理作用】 用代謝籠法.給大鼠灌胃,給藥劑量均為4g/kg,觀察7個品種通草對尿量及尿氮、尿鈉、尿鉀排出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通脫木、盤葉柏那參、青莢葉、棣棠花有明顯的利尿效果,其小通脫木作用最強.羅傘、云南繡球、喜馬山旌節花利尿作用不明顯 通脫木等4種通草能明顯增加大鼠尿中鉀高于的排出.而對尿鈉、尿氮尤明顯影響,故認為通草利尿與徘鉀有關。 【采收加工】 秋季選擇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割取地上莖,切段,捅出髓心,理直,曬干。 【炮制】 1.通草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薄切作片子。”《品匯精要》:“去皮銼用。”《本草蒙筌》:“揉碎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切厚片或段。 2.朱砂制通草 現行,取通草片,置適宜容器內噴水少許,微潤,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并隨時翻動,至外面掛勻朱砂,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kg,用朱砂0.6kg。 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防潮。 【附方】 1.治氣熱淋疾,小便數急痛,小腹虛滿 通草煎湯,并蔥食之。(《普濟方》) 2.治熱氣淋澀,小便赤如紅花汁者 通草三兩,葵子一升,滑石四兩(碎),石韋二兩。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進一服。忌食五腥、熱面、炙煿等物。(《普濟方》通草飲子) 3.治水腫、小便不利,淋濁 通草、茯苓皮、滑石、澤瀉、白術各9g。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圖譜》) 4.治膀胱積熱尿閉 通草9g,車前草9g,龍膽草9g,瞿麥9g。水煎服。(《曲靖專區中草藥》) 5.治急性腎炎 通草6g,茯苓皮12g,大腹皮9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6.治濕熱稽留,小便不利 通草、白蔻仁各3g,金銀花、薏苡仁各9g,滑石12g,苦杏仁6g。煎服。(《安徽中草藥》) 7.治產后乳汁不通 通草9g,與豬蹄燉湯同服,或通草9g,王不留行4.5g,水煎服。體弱加炙黃芪12g,同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8 下乳 雄豬蹄四只,通草、川芎各一兩,穿山甲(炒黃)十四片,甘草-錢。水五升,煎半。分三服,先以溫蔥湯洗乳房。(《雜病源流犀燭》通乳湯) 9.治月經不調 通草6g,歸尾3g,桃仁12g,紅花6g。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