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木香《青陽客棧》 【名稱】 木香 【英文】 Costus Root 【拉丁文】 Radix Aucklandiae 【異名】 蜜香(《別錄》),青木香(《本草經集注》),五香(《三洞珠囊》),五木香(《樂府詩集》),南木香(《世醫得效方》),廣木香(《普濟方》)。 【性味歸經】 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肺經。 【功效】 行氣止痛,調中導滯。 【藥用】 為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根。 【應用】 1 用于脾胃氣滯證。本品辛行苦泄溫通,善通行脾胃之滯氣,為行氣止痛之要藥。治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可與陳皮、砂仁、檀香等同用。治脾虛氣滯,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可與黨參、白術、陳皮等同用,如香砂六君子湯。 2 用于瀉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腸之滯氣,為治濕熱瀉痢里急后重之要藥,常與黃連配伍,如香連丸。若治飲食積滯的脘腹脹痛、大便秘結或瀉而不爽,可與檳榔、青皮、大黃等同用,如木香檳榔丸。 3 用于腹痛脅痛,黃疽。本品既能行氣健脾,又能疏理肝膽,故可用治脾失運化、肝失疏泄而致濕熱郁熬、氣機阻滯之脘腹脹痛、脅痛、黃疸,可與郁金、大黃、茵陳等同用。現代用治膽石癥、膽絞痛,亦有一定療效。 【注意】 臟腑燥熱,陰虛津虧者禁服。 【用法用量】 3.00 - 10.00 g 【形態】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m。主根粗壯,圓柱形,直徑可達5cm,表面黃褐色,有稀疏側根。莖直立,被有稀疏短柔毛。基生葉大型,具長柄;葉片三角狀卵形或長三角形,長30~100cm,寬15~30cm,基部心形或闊楔形,下延直達葉柄基部或不規則分裂的翅狀,葉緣呈不規則淺裂或波狀,疏生短刺,上面深綠色,被短毛,下面淡綠帶褐色,被短毛;莖生葉較小,葉基翼狀,下延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及腋生,通常2~3個叢生于花莖頂端,幾無總花梗,腋生者單一,有長的總花梗;總苞片約10層,三角狀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長9~25mm,外層較短,先端長銳尖如刺,疏被微柔毛;花全部管狀,暗紫色,花冠管長1.5cm,先端5裂;雄蕊5,花藥聯合,上端稍分離,有5尖齒;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柱頭2裂。瘦果線形,長端有2層黃色直立的羽狀冠毛,果熟時多脫落。花期5~8月,果期9~10月。 栽培于海拔2500~4000m的高山地區,在涼爽的平原和丘陵地區也可生長。我國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有引種栽培,以云南西北部種植較多,產量較大。原產印度。 【產地】 原產于印度,從廣州進口,習稱“廣木香”。我國現主要栽培于云南麗江、迪慶、大理,四川涪陵等地,又習稱“云木香”。銷全國,并出口。此外,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甘肅、西藏亦產。 【品種考證】 木香始載于《本經》,列為上品。《別錄》謂“生永昌山谷(今云南保山縣)。”《本草經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復貢。今皆從外國舶上來。乃云大秦國以療毒腫,消惡氣有驗。”《新修本草》曰:“此有二種,當以昆侖來者為佳,出西胡來者不善。”《四聲本草》云:“昆侖船上來,形如枯骨者良。”《本草圖經》謂:“今惟廣州舶上有來者也,他無所出。”綜上所述,自古木香來源復雜,不止一種。既有國產者,也有進口的。但以自廣州進口,形如枯骨的質量最好,故有廣木香之稱。此種木香原產印度,現保存在日本正倉院的中國唐代木香,即為此種。后來我國云南有大量引種,并提供藥材,故又有云木香之名。藥用木香應以此為正品。 【商品規格】 云木香:產于云南麗江地區者。為植物云木香Saussurea lappa Clarke的根。以質堅實、香氣濃、油性大者為佳。 廣木香:又名印木香、番木香、南木香、青木香。產于印度、緬甸等地者。因多從廣州輸入而得名。為植物云木香的根。品質優劣同云木香。 川木香:又名槽子木香、鐵桿木香。產于四川省雅安、阿壩和涼山地區者。為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 的根。以根條粗大、香氣濃、含油多、少裂溝者為佳。 越西木香:又名越木香、越雋木香。為植物越西木香 Vladimiria denticulata Ling 的根。產于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為木香副品。 老木香:屬廣木香的一種。為印度老山所產者。質地堅實,質重,外表光潔,色棕褐,香氣濃郁。品質優良。 新木香:為廣木香的一種。為印度新山所產者。質地松疏,質輕,外表粗糙,香氣淡濁。品質較次。 此外,尚有同屬植物木里木香 Vladimiria muliensis(Hand-Mazz.)Ling(四川)、大理木香 V. Edulis (Franch.)Ling(云南)等的根亦同供藥用。 ①云木香原產印度。我國云南、廣西、四川均有栽培。藥材主產云南。②越西木香分布四川西南部。藥材主產四川昌都及涼山彝族自治州等地。③川木香分布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藥材主產于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及雅安等地。 【化學成分】 云木香根含揮發油0.3~3%,其中成分為單紫杉烯(Aplotaxene)、a-紫羅蘭酮(a- Ionone)、B芹子烯(B-Selinene)、風毛菊內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烯內酯(Costunolide)、木香酸(Costic acid)、木香醇(Costol)、a-木香烴(a-Costene)、B- 木香烴、木香內酯(Costuslactone)、莰烯(Camph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脫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lactone)、二氫脫氫木香內酯(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等。此外,根尚含豆甾醇(Stigmasterol)、白樺脂醇(Betulin)、樹脂、菊搪及木香堿(Saussurine)等。葉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含揮發油2%-3%。商品川木香根中含川木香內酯(mokko lactone)。中國藥材學:根含揮發油1%-2.8%(水蒸氣蒸餾)或4%-7%(提取),油中含香葉父烯(myrcene)、對-傘花烴(p-cymene)、芳樟醇(linalool)、β-欖香烯(β-ele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葎草烯(humulene)、雪松烯(cedrene)、β-紫羅蘭酮(β-ionone)、雪松醇(cedrol)、а-木香醇(а-costol)、 △1.8,11,14正十七四烯(aplotaxene),以及木香內酯(costuslactone)、二氫木香內酯(dihydrocostuslactone)、去氫木香內酯(dehydrocostuslactone)、木香烴內酯(costunolide)、二氫木香烴內酯(dihydrocostunolide)、12-甲氧基二氫木香烴內酯(12-methoxydihydrocostunolide)及12-甲氧基二氫木香內酯(12- methoxy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另含a-木香酸(a-costic acid)及24種氨基酸。經薄層層析,初步認為進口木香和云南栽培木香含同樣的揮發性物質。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