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枳殼《青陽客! 【名稱】 枳殼 【英文】 Bittet Orange 【拉丁文】 Fructus Aurantii 【性味歸經】 味苦、辛、酸,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 理氣寬胸,行滯消脹。 【藥用】 為蕓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品未成熟的果實。 【應用】 用于上焦氣壅,胸膈痞滿及脅肋脹痛。枳殼苦降下行,善寬胸利膈,行氣消痞,為治氣滯胸悶要藥。若治傷寒痞氣,胸中滿悶,常與桔梗配用,一升—降,以宣涌胸中氣滯,如《蘇沈良方》枳殼湯。若胸中痰滯,氣塞短氣,每與橘皮相伍,以化痰行氣,如《醫學入門》枳橘湯;若為痰飲兼有食積者,配半夏、桔梗、官桂以化痰理氣蠲飲,如《醫方選要》快活丸。若肝氣郁滯、脅肋脹痛,則與柴胡、川芎、香附等配伍,共奏疏肝理氣,解郁止痛之功,如《雜病源流犀燭》枳殼疏肝散;《秘傳經驗方》將枳殼用巴豆煮過,去巴豆研末為丸,可用于氣積諸證。 用于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疼痛,噫氣嘔逆及下痢后重。枳殼功擅消積導滯,下氣除脹。若食積腹痛腹脹,不欲食,可與神曲、麥芽、萊菔子等同用,以消食化積,行氣止痛,如《癥因脈治》枳殼化滯湯;若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而致食滯脘脹者,當與益氣補脾之黨參、白術等配伍,以消補兼施;若噫氣嘔逆,心腹脹悶,不欲飲食,可伍橘皮、木香等藥,如《普濟方》降氣丸;以其行氣導滯之功,故與檳榔、大黃等藥配伍,可治熱痢里急后重,如《醫便》枳殼大黃湯;若與人參、麥門冬合用,又可療氣虛腸燥,大便不暢。 用于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內服枳殼常與益氣升陽之黨參、黃芪、升麻等藥同用;外用可單味研末搽,或與黃芪煎湯浸浴。 此外,枳殼尚可用于腸風下血,風疹瘙癢及妊娠腹痛。治腸風下血或痔瘡出血疼痛,可與槐花、地榆、荊芥、黃連等同用,以清腸止血,疏風利氣止痛。治風疹瘙癢,單用本品煎湯內服;或與荊芥、苦參、蒼耳子等煎湯洗浴。妊娠胎氣壅盛而胎動腹痛者,用之可順氣安胎,常配蘇梗、白術、黃芩等。 【注意】 孕婦慎服。 【用法用量】 3.00 - 9.00 g 【形態】 參見“枳實”。 【產地】 主產于四川江津、綦江,江西新干、清江,湖南沅江,浙江衢縣、常山、蘭溪等地。四川產者稱“川枳殼”,江西產者稱“江枳殼”,湖南產者稱“湘枳殼”。除供本省銷售外,亦供應省外或出口。江蘇、浙江產者品質與湘枳殼類似,稱“蘇枳殼”,多銷省內。 【品種考證】 枳殼始載于《雷公炮炙論》。《本草圖經》在枳實條下云:“枳殼,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為佳,……舊說,七月、八月采者為實,九月、十月采者為殼。今醫家多以皮厚而小者為枳實,完大者為殼。”《本草衍義》曰:“枳實、枳殼一物也,小則其性酷而速,大則其性詳而緩。”《綱目》將枳實、枳殼合并于“枳”條下,云:“枳實、枳殼氣味功用俱同,上世亦無分別。魏晉以來,始分實、殼之用。”綜上所述,歷代本草均認為枳殼、枳實為同一來源,以果實大小及成熟程度來區分,再參考“枳實”條下“品種考證”內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為酸橙,與今藥用情況相同。 【商品規格】 商品規格 一等:橫切對開,呈扁圓形。直徑3.5cm以上,肉厚0.5cm以上。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顆粒狀突起。切面黃白色或淡黃色,肉厚,瓤小。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酸。二等:肉薄。直徑2.5cm以上,肉厚0.35cm以上,余同一等。 除酸橙外,還有以下植物的未成熟果實在部分地區作枳殼入藥:①代代花 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江蘇蘇州及浙江金華地區)又名:代代花枳殼。直徑3~5.5cm。外皮綠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頂端微凹,基部有時帶有殘存宿萼及果柄殘基。橫剖面是皮厚0.4~1.0cm,邊緣油點1~2列,瓤囊8~12瓣,中軸寬0.5~1.0cm。②香圓 C.wilsonii Tanaka (陜西安康地區)又名:香圓枳殼。直徑4~7cm。外皮灰綠色或綠褐色,常有棕黃色斑塊,粗糙。頂端突起或內陷,周圍常有一圓圈狀環紋;坑袝r內陷。橫剖面果皮厚0.7~1.5cm,粗糙不平,向外翻轉,邊緣油點1~2列,瓤囊10~12瓣,中軸寬0.4~1.0cm,常凸起。③枸橘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福建)又名:綠衣枳殼。直徑2.5~3.0cm,外皮灰綠色或綠黃色,有微隆起的皺紋,被細柔毛。橫剖面果皮厚3~5mm,邊緣油點1~2列,瓤囊5~7瓣,中軸寬2~5mm。 酸橙枳殼:為植物酸橙的接近成熟的果實。主產于江西、浙江、四川等地。銷全國并出口。 香櫞枳殼:為植物香櫞 C.Wilsonii Tanaka 的接近成熟的果實。產于江西、四川等地。銷全國并出口。 綠衣枳殼:為植物枸橘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 的接近成熟的果實。主產于福建、陜西等地。主要供出口。 玳玳櫞枳殼:又名蘇枳殼。為植物玳玳花 C.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 )的接近成熟的果實。主產于江蘇、福建等地。行銷于華北地區。 川枳殼:為產于四川的酸橙枳殼和香櫞枳殼。品質最優。 江枳殼:又名西枳殼。為產于江西的酸橙枳殼和香櫞枳殼。品質亦佳。 湘枳殼:為產于湖南的酸橙枳殼和香櫞枳殼。品質較次。 以上商品均以果皮外表褐綠色、干燥、果肉厚、質堅實、香氣濃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各種枳殼均含揮發油和黃酮甙等物質。玳玳花未熟果實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Neohesperidin);果實成熟時,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Naringin)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實中,含維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從香櫞枳殼和枸橘中分離到同一種生物堿樣物質,其鹽酸鹽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點215~216度,在螢光燈下顯紫色螢光,[α]D=0℃(水)。酸橙成熟果實外層果皮含揮發油(橙皮油)1.5%~2.5%,橙黃色,油中主含d- 苧烯約90%,并有少量癸醛、柑醛、香茅醛、鄰氨基苯甲酸甲酯、芳樟醇 。此外含橙皮甙 (hesperidin)、柚皮甙(naringin)、新橙皮甙(meohesperidin),以及苦味成分苦橙甙 (aurantiamrin)1.5%~2.5%,苦橙酸(aurantiamaric acid)約0.1%及苦味樹脂。另含對羥福林(辛弗林,synephrine)和N-甲基酪胺(N-methyltyramine)。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