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枳實《中國藥典》 【名稱】 枳實 【拼音】 Zhishi 【英文】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概述】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的干燥幼果。5~6月收集自落的果實,除去雜質,自中部橫切為兩半,曬干 或低溫干燥,較小者直接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味歸經(jīng)】 苦、辛、酸,溫。歸脾、胃經(jīng)。 【應用】 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于積滯內(nèi)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注意】 孕婦慎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注〕 栽培變種同枳殼。 【用法用量】 3~9g。 【理化鑒別】 (1) 本品粉末淡黃色或棕黃色。中果皮細胞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壁大多呈不均勻增厚。果皮表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類方形或長方形,氣孔近環(huán)式,直徑18 ~26μm,副衛(wèi)細胞5~9個;側面觀外被角質層。草酸鈣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細胞中, 呈斜方形、多面形或雙錐形,直徑2~24μm。橙皮苷結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黃色或無 色,呈圓形或無定形團塊,有的顯放射狀紋理。油室碎片多見,分泌細胞狹長而彎曲。 螺紋、網(wǎng)紋導管和管胞細小。 (2)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加四氫硼鉀約5mg,搖勻,加鹽酸數(shù)滴,溶液顯櫻紅色至紫紅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辛弗林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 于同一以含1%氫氧化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 冰醋酸-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0.5%茚三酮乙醇溶 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 同顏色的斑點。 【炮制】 枳實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為不規(guī)則弧狀條形或圓形薄片,條片長達2.5cm,寬達1.2cm,圓片直徑0.3~1.5cm。切面外果皮黑綠色至暗棕色,中果皮部分黃白色至黃棕色,近外緣有1~2列點狀 油室,條片內(nèi)側或圓片中央具棕褐色瓤囊。 麩炒枳實 取枳實片,照麩炒法(附錄Ⅱ D)炒至色變深。 本品為不規(guī)則弧狀條形或圓形薄片,色較深,有的有焦斑。 【性狀】 本品呈半球形,少數(shù)為球形,直徑0.5~2.5cm。外果皮黑綠色或暗棕綠色,具顆粒狀突起和皺紋,有明顯的花柱殘跡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略隆起,黃白色或 黃褐色,厚0.3~1.2cm,邊緣有1~2列油室,瓤囊棕褐色。質堅硬。氣清香,味苦、微 酸。 【圖片】 藥材枳實 【錄自】 《中國藥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