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白芷《青陽客棧》(3)

時間:2015-10-03 20:36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7.治鼻流清涕不止 白芷為細末,以蔥白搗爛為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水送下。(《證治準繩》白芷丸) 8.治潰瘍病胃痛 白芷、白芍、白及各10~30g,白豆蔻6~12g。每日1劑,水煎分服。(《中醫雜志》1983(12)
  7.治鼻流清涕不止 白芷為細末,以蔥白搗爛為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水送下。(《證治準繩》白芷丸)
  8.治潰瘍病胃痛 白芷、白芍、白及各10~30g,白豆蔻6~12g。每日1劑,水煎分服。(《中醫雜志》1983(12):34四白湯)
  9.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臍腹冷痛,須此排膿 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芍藥根(白者)、白礬各半兩(礬燒枯,別研)。為末,同以醋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膿盡,仍別以他藥補之。(《本草衍義》)
  10.治崩漏不止 香白芷一兩半,龍骨一兩,荊芥葉半兩。上件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米飲湯調亦得,食前。(《楊氏家藏方》芳香散)
  11.治風秘,大便秘澀 香白芷,焙干,為細末。每服二錢,蜜少許,溫米飲調下,連進二服即通,食前。(《楊氏家藏方》通秘散)
  12.治痔瘡腫痛 先以皂角煙熏之,后以鵝膽汁調白芷末涂之。(《醫方摘要》)
  13.治腫毒熱痛 醋調白芷末敷之。(《衛生易簡方》)
  14.治癰疽赤腫 白芷、大黃各等分。為末,米飲服二錢。(《經驗方》)
  15.治鶴膝風 取新鮮白芷,用酒煎至成膏,收貯瓷瓶。每日取膏二錢,陳酒送服;再取二三錢涂患處,至消乃止。(《外科全生集》
  16.治乳疳,乳頭腐爛,延及周圍 白芷二錢,牡蠣粉五錢,冰片二分。為細末,搽患處。(《外科真詮》白芷散)
  17.治毒蛇傷 香白芷,為末。麥門冬水調飲,倉卒時,新汲水亦得。(《洪氏集驗方》)
  18.治金鐵傷及破傷風 黃連、檳榔、木香、白芷各等分。為細末,摻所傷處,血便止。如婦人血運,以童子小便調一錢;如臟毒諸血,以水煎服。(《雞峰普濟方》白芷散)
  19.治諸魚骨鯁 半夏五兩(洗),白芷五兩。上二物,搗篩。服方寸匕,則嘔出。忌羊肉、餳。(《外臺》) 
【參考文獻】
  《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名醫別錄》:無毒,主治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
  《藥性論》:能治心腹血刺痛,除風邪,主女人血崩,及嘔逆,明目,止淚出。療婦人瀝血腰痛,能蝕膿。
  《日華子本草》:治目赤努肉,及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瘰瀝,腸風痔瘺,排膿,瘡癤疥癬,止痛,生肌,面皯疵瘢。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療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
  《珍珠囊》:《經》曰:能蝕膿。今人用治帶下,腸有敗膿,淋露不已,腥穢殊甚,遂至臍腹更增冷痛。此蓋為敗膿血所致,卒無已期,須以此排膿。白芷一兩,單葉紅蜀葵根二兩,芍藥根白者,白礬各半兩,凡燒枯別研,余為末,同以蠟丸,如梧子大。空肚及飯前米飲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膿盡,仍別以他藥補之。
  《藥類法象》:氣溫,味大辛。
  治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之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中加之,通行手足陽明經也。
  《藥性賦》:味辛,氣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去頭面皮膚之風,除皮膚燥癢之癥,止足陽明頭痛之邪,為手太陰引經之劑。
  《湯液本草》:氣溫,味大辛,純陽,無毒。氣味俱輕,陽也。
  陽明經引經藥,手陽明經本經藥。行足陽明經,于升麻湯四味內加之。
  《象》云:治手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主之。
  《珍》云:長肌肉,散陽明之風。
  《心》云:治風通用,去肺經風熱。
  《本草》云:主女子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療風邪,久渴吐嘔,兩脅滿,風痛頭眩目癢。
  《日華子》云:補胎漏滑落,破宿血,補新血。乳癰發背,一切瘡疥,排膿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明目。其氣芳香,治正陽陽明頭痛。與辛夷、辛同用。治鼻病,內托,用此長肌肉,則陽明可知矣。又云:當歸為之使,惡旋復花。
  《本草發揮》:潔古云:治足陽明頭痛,中風寒熱,解利藥也。以四味升麻湯中加之,通行手足陽明經也。《主治秘訣》云:性溫,味辛。氣味俱輕,陽也。陽明行經之藥。治陽明經頭痛在額,及治風通用,去肺經風熱,頭面皮膚燥癢。
  《本草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去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白芷色味辛,行手陽明庚金;性溫氣厚,行足陽明戊土;芳香上達,入手太陰肺經。肺者,庚之,戊之子也。故所主病不離三經。如頭目眉齒諸病,三經之風熱也,辛以散之;如漏帶癰疽諸病,三經之濕熱也,溫以除之。為陽明主藥,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膿生肌止痛。又戴元禮亦云:頭痛挾熱,項生磊塊者,服之甚宜。
  《本草經疏》:白芷得地之金氣,兼感天之陽氣,故味辛氣溫,無毒。其氣香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陽明,足太陰。走氣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陽也。性善祛風,能蝕膿,故主婦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溫以和之,香氣入脾,故主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辛香散結而入血止痛,故長肌膚。芬芳而辛,故能潤澤。辛香溫散,得金氣,故療風邪久瀉,風能勝濕也。香入脾,所以止嘔吐。療兩脅風痛,頭眩目癢,祛風之效也。兼可作膏藥,面脂,潤顏色,乃祛風散結之余事耳。
  簡誤:白芷性升而溫,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本草蒙筌》:味辛,氣溫。氣味俱輕,升也,陽也。無毒。氣甚香竄,又名芳香。惡旋覆,使當歸。通行手足陽明二經,又為太陰經之引使也。乃本經頭痛中風寒熱解利之要藥,亦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之仙丹。宜炒黑用。作面脂去面瘢,散目癢止目淚。去肺經風寒,治風通用;療心腹血痛,止痛多宜。外散乳癰背瘡瘍,并用調治。與細辛辛夷作料,治久患鼻塞如神。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