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白芷《中藥全書》
【名稱】
白芷
【拼音】
Baizhi
【英文】
Dahurian Angelica Root
【日文】
ビヤクシ
【拉丁文】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異名】
芳香《神農本草經》,苻蘺、澤芬《吳普本草》,香白芷《夷堅志》。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胃經。
【功效】
解表散鳳,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藥用】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
【應用】
1.用于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本品辛溫,發表散風,芳香通竅,常配伍防風、蕪活等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于陽明頭痛,齒痛,鼻淵,風濕痹痛。本品辛散而燥,尤以善散陽明經風濕之邪而止頭額疼痛見長,且芳香上達,善通鼻竅。治療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等癥,屬外感風寒者,可單用,即都梁丸;或與荊芥、防風、川芎等藥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屬于外感 風熱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等同用。治療齒痛,屬風冷者配伍細辛;屬風火者配伍石膏、黃連。治鼻淵頭痛、時流濁涕,每與 蒼耳子、辛夷、薄荷等同用,如蒼耳子散。風寒濕痹,腰背疼痛,常與羌活、獨活、威靈仙同用。
3.用于帶下過多。本品善除陽明經濕邪而燥濕止帶。屬寒濕帶下,可與鹿角霜、炮姜、白術、山藥、龍骨等藥同用,如白帶丸;屬濕熱帶下,則需配伍車前子、黃柏等同用。
4.用于瘡癰腫毒。本品能消腫排膿,止痛。治療癰疽初起,紅腫熱痛,每與銀花、當歸、穿山甲等藥配用,如仙方活命飲;與瓜婁、貝母、蒲公英等同用,又治乳癰腫痛。此外,本品尚可用治皮膚風濕瘙癢及毒蛇咬傷。
【注意】
血虛有熱者,陰虛陽無之頭痛者禁服。
1.《本草經集注》:“惡旋覆花。”
2.《雷公炮制藥性解》:“能傷氣血,不宜多用。”
3.《本草經疏》:“嘔吐因于火者禁用。漏下赤白、陰虛火熾、血熱所致者勿用。癰疽已潰,宜漸減去。”
4.《得配本草》:“其性燥烈而發散,血虛、氣虛者禁用。癰疽已潰者勿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未撤或調敷。
【形態】
(1)白芷 多年生草本,高1~2.5m。主根圓柱形,有分枝,外皮黃褐色。莖直立,基部直徑5~9cm,常帶紫色,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羽狀分裂,有長柄;莖中部葉二至三回羽狀分裂,葉柄下部成囊狀膜質鞘;末回裂片長圓形、卵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粗 鋸齒,基部沿葉軸下延成翅狀;莖上部葉具囊狀鞘。復傘形花序,總苞片無或1~2,鞘狀;傘幅18~40(~70),小總苞片5~10或更 多,長約1cm,比花梗長或等長;花梗10余;花自色。雙懸果橢圓形,分果具5棱,側棱翅狀,無毛;ㄆ7~9月,果期9~10月。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生于草甸、灌木叢、河邊沙土或石礫質土中,我國北方有栽培。
(2)杭白芷 植株較白芷矮,莖及葉鞘多黃綠色。主根上部近方形或類方形,灰棕色,皮孔樣突起明顯。分布于浙江、福建和臺灣。浙江、四川及南方地區有栽培。
【產地】
白芷主產于河南長葛、禹縣,河北安圖,前者稱禹白芷,后者稱祁白芷。此外,陜西也產。主銷北方各地。杭白芷產于浙江、四川,前者稱杭白芷,后者稱川白芷。銷全國并出口。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寒;宜種于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低洼積水地不宜栽培。用當年種子直播,一般于8月下旬~9月上、中旬條播,行距約33cm,播幅約10cm,覆薄層細土,輕壓,每畝用種量1~1.5kg。冬前少施肥,春后集中施。苗高4~7cm時間苗, 按株距13~16cm分次定苗,適時中耕除草。2月開始追肥3~4次,以氮肥為主,輔以磷、鉀肥,促使根部粗壯。如雨水不是,土壤干旱, 則側根增多影響產量與品質,故需保持土壤濕潤。收獲時應選主根直、粗如拇指、無分權、無病蟲害的作種根,另選地培植,次年7~8 月果熟時,采收花序中部果實作留種用。病害有斑枯病,可噴1:1:100的波爾多液1~2次;蟲害有紅蜘蛛,可用50%三硫磷乳劑500~2000 倍液噴霧。
【品種考證】
本品入藥始見于《本經》,列為中品。《名醫別錄》曰:“白芷生河東川谷下澤,二月、八月采根暴干!侗静輬D經》載:“白芷,今所在有之,吳地尤多。根長尺余,白色,粗細不等。枝桿去地五寸已上。春生葉,相對婆娑,紫色,闊三指許;ò孜ⅫS,入伏后結 子.立秋后苗枯。”并附“澤州白芷”圖。上述產地、形態特征及附圖與今所用的杭白芷、祁白芷原植物相近。
【商品規格】
一等:呈圓錐形,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體堅,斷面白色或黃白色,粉性,有香氣,味辛微苦;每千克36支以內,無空心、黑心、蘆頭、油條、雜質、蟲蛀、霉變。二等:每千克60支以內,余同一等。三等:每千克60支以外,頂端直徑不得小于0.7cm。間有白芷尾、黑心、異狀、油條,但總數不得 超過20%,無雜質、霉變。
【顯微特征】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皮層窄,偶有油管分布。韌皮部寬廣;篩管群略呈徑向排列;油管較多,直徑28~79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韌皮射線長短不一,長者細胞徑向延長較明顯。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束2~4分叉,導管徑向排列;木射線較寬。本品 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合圓簇狀草酸鈣結晶。粉末:黃白色。①淀粉粒單粒圓球形或橢圓形,直徑3~20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點狀、三叉狀或星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復 粒由2~8(~12)分粒組成。②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呈圓簇狀或類圓形,直徑6~18μm。③網紋、螺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9 ~104μm,具緣紋孔橫向延長成梯狀排列。④油管多已破碎,分泌細胞含淡黃棕色分泌物。油管碎片旁的細胞中淀粉粒溶化后留有網格 樣痕跡。此外,木栓細胞壁薄,木化。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