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海蛤殼 【拼音】 Haigeqiao 【概述】 為簾蛤科動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 和青蛤Cyclina sinensis Gmelin 等的貝殼。產各地沿海地區。夏秋兩季自海灘泥沙中淘取,去肉,洗凈。生用或煅用。搗末或水飛用。 【性味歸經】 咸,寒。歸肺、胃經。 【功效】 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應用】 1.肺熱,痰熱咳喘。本品能清肺熱而化痰清火,用治熱痰咳喘,痰稠色黃,常與瓜蔞仁、海浮石等同用;治痰火內郁,灼傷肺絡之胸脅疼痛咯吐痰血,常配青黛同用,即黛蛤散(《衛生鴻寶》)。 2.癭瘤、痰核。本品味咸,能軟堅散結,常與海藻、昆布等同用,如含化丸(《證治準繩》)。 此外,本品有利尿、制酸之功,可用于水氣浮腫,小便不利及胃痛泛酸之證。研末外用,可收澀斂瘡,治濕瘡、燙傷。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文蛤和青蛤的貝殼均含碳酸鈣、殼角質、氨基酸等。另含鈉、鋁、鐵、鍶等。 2.藥理作用:有抗衰老作用,對動物過氧化脂質能明顯降低,對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能明顯提高。另有抗炎作用,其與昆布、海藻、牡蠣的組方能抑制大鼠肉芽組織增生,對小鼠冰醋酸致急性腹膜炎有顯著抑制效果。 3.臨床研究: 蛤粉配雄黃、乳香、沒藥、冰片等研末。涂在消毒帶線棉球上,置陰道內,治宮頸糜爛有效(山東醫藥,1993,2:封三);蛤粉配冰片、雄黃研末,菜油調涂陰道壁上,治療霉菌性陰道炎效佳(湖北中醫雜志,1985,2:9);煅蛤粉配煅石膏、青黛、黃柏、輕粉極細末,香油、茶水調敷,外裹塑料布,治療銀屑病51例,總有效率為96.1%(四川中醫,1994,10:48);此外,還有用治療帶狀皰疹(遼寧中醫雜志,1989,8:47)、黃水瘡(中成藥,1992,5:49)、小兒膿皰病(上海中醫藥雜志,1986,6:18),治療化療后潰瘍、組織壞死亦有良效。(浙江中醫雜志,1994,1:18)。 【參考文獻】 1.《神農本草經》:“主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2.《藥性論》:“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瘤癭。” 3.《本草綱目》:“清熱利濕,化痰飲,消積聚,除血痢,婦人血結胸。” 【圖片】 文蛤《中藥學》 ![]() 文蛤殼 ![]() 海蛤殼 ![]() 海蛤殼_1 ![]() 海蛤殼_2 ![]() 海蛤殼《本草圖苑》 ![]() 青蛤《中藥學》 ![]()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