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忘記一年前那令人心碎的一刻,地動山搖,草木同悲。一年后的今天,當我們欣喜地看到從廢墟中挺立起來的災區人民正在將重建美好家園的愿望一步步變為現實之時,還應在回望紀念中就如何有效應對地震災害、加強應急保障做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加強藥械儲備管理,進一步完善國家藥品儲備目錄。 筆者了解到,我國儲備藥品目錄是根據過去發生的公共衛生危機事件擬定的,每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都會有新品種補充。如“非典”之后,一批抗感染藥物進入國家藥品儲備目錄,但在冊藥物在面對未知的突發情況時,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可能難以滿足應急之需。鑒于突發自然災害的不可預知性、緊急性和復雜性,相關部門應在原有儲備目錄基礎上,本著科學、適用、常備的原則,盡快制定包括應急藥械品種在內的國家藥品(含醫械)標準目錄(如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針、乙酰基淀粉、甘露醇注射液和病床等,都應納入)。同時兼顧同品種的不同劑型、規格和包裝量,方便在復雜、不可控的特殊環境中使用。 加強藥械儲備管理,建立健全醫藥儲備資金撥付制度。 國家領導人曾在抗震救災總結表彰會上強調,要“健全保障有力的應急物資儲備和救援體系,長效規范的應急保障資金投入和撥付制度”。救治所需的大量藥品和醫械屬特殊應急物資,直接關系傷殘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心恢復,為保證藥械儲備用品的安全有效,必須制定并嚴格執行醫藥儲備資金撥付、定期核銷,及時補充更新制度。 此外,要根據藥械儲備和調撥使用的動態情況,適時調整經費預算,必要時增加預算,保證中央和地方政府對醫藥儲備資金的足額撥付。如美國自“9.11”和“炭疽熱”發生后,醫藥儲備預算就一路攀升。 加強藥械儲備管理,加快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有必要制定出臺《藥品和醫療器械儲備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相關法律法規,從法制層面對藥械儲備的儲存、調用、資金管理和監督檢查等環節進行規定,明確藥械儲存實行品種控制、總量平衡、動態管理、有償調用,保證儲備資金的安全、保值和有效使用。 在保證儲備藥械品種、數量、質量的前提下,要求承擔儲備任務的企業根據每一個藥械品種的有效期及質量要求,對儲備藥械進行適時輪換。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嚴格的領導責任制與調度機制,一旦發生災害、疫情及突發事件,需緊急調用藥品儲備,必須按照規定的動用原則和調用程序申請報批,然后快速調撥到位。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