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熱息痛:數量明顯下滑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8年1~12月,撲熱息痛出口數量為42387.66噸,同比下降8.68%;出口金額為17128.57萬美元,同比增長23.75%;出口平均單價4.04美元/公斤,同比增長35.57%。 從數據看,2008年撲熱息痛雖然實現了出口金額及價格的雙增長,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出口數量、尤其是出口利潤下滑明顯,行業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出口金額保持增長 2008年1~12月,撲熱息痛出口增幅超過20%。從單月出口情況看,受春節因素的影響,今年2月份的出口數量、金額同比下降幅度較大,不過,其他月份的出口數量仍呈增長態勢;至7月份,出口數量同比大幅激增,這主要與中國舉辦奧運會、外商在奧運前集中補貨有關。 但從8月份開始至年底,撲熱息痛出口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間發生的金融危機更給撲熱息痛出口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對主要目的地出口行情下滑 首先是對主要出口地區增幅趨緩。撲熱息痛出口市場仍以亞洲、非洲及歐美為主,2008年1~12月份對以上三大地區的出口占出口總量的80%以上,但出口增幅先高后低,僅增長了18.24%;9月份以后,出口下滑明顯。原因仍是金融危機影響到全球經濟,客戶需求減少。撲熱息痛商品的購貨商,除大型跨國公司仍在正常進貨外,其余的客戶都在觀望中。 其次是對主要國家出口危機重重。印度、印尼、尼日利亞是我國撲熱息痛的主要貿易伙伴,2008年對這3個國家的出口量占了總量的63.39%。印度是撲熱息痛的主要消費國,而8月份至10月份的環比出口數量均呈現50%以上幅度的下滑,10月份全國僅有17噸撲熱息痛對印出口。 而印度作為生產撲熱息痛的原料——對氨基苯酚的主要進口國,近年來一直從我國大量購買對氨基苯酚,造成對氨基苯酚貨源緊張,使國內撲熱息痛生產企業原料配套能力逐年下降。同時利用注冊和技術優勢,進口我國撲熱息痛做深加工后再出口,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撲熱息痛國際市場上對我極具威脅的競爭對手,隨著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如不采取果斷措施,長此以往,我國撲熱息痛行業的整體效益必將大幅下滑。 出口企業分散 據醫保商會掌握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全國撲熱息痛產能達6.2萬噸;截至2008年12月份,全國經營撲熱息痛的出口企業超過100家,其中以安丘魯安藥業有限公司出口量最大。 撲熱息痛生產企業工藝陳舊、產能過剩、產品檔次普遍較低,難以進入國際高端市場,在無法開拓新的市場和沒有優勢產品的情況下,企業間只能靠低價競爭來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企業間競爭激烈。 從2008年1~12月份的出口統計數據看,撲熱息痛全年的出口態勢仍算平穩,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雖然來勢兇猛,但對我出口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下半年,自奧運會后,各出口企業訂單下降了40%以上,原因在于:一是外商預期中國舉辦奧運會限制部分企業開工,大量囤貨,導致撲熱息痛價格上漲過快;奧運會之后,外商看到企業開工未受影響,預計價格會下降,同時囤貨有待消化,下單意愿不強;二是受金融危機影響,部分國外客戶因資金供應緊張而減少訂單。隨著金融危機向深度蔓延,進口國貨幣貶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利潤下滑,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整個行業急待利好政策出臺。對于政府扶植政策,各企業均希望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適時提高出口退稅率,保持人民幣對主要幣種的匯率穩定,減少企業簽單風險,給予企業更多的政策扶植,如貸款、所得稅等方面。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