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六廠生產的“純中純”飲用水致癌物超標風波尚未過去,又因主樓豪華裝潢賽皇宮而引發質疑。盡管該公司出面解釋,稱這是為“做公益事業而建的中國最大版畫博物館”,但輿論仍舊不依不饒。 哈藥六廠接連爆出的這兩條負面消息,都是很容易引來觀者惡感的事件。前者涉及敏感的食品安全問題,后者涉嫌的是一個國企的揮霍。而當兩起事件在時間上又如此密集時,輿論的激烈情緒自然就不難理解了。 有人質疑說:哈藥究竟怎么了?說這話的背景,是3個月前,知名藥企哈藥總廠被曝出環境污染問題。哈藥總廠周邊硫化氫超標千倍,空氣臭味熏人,但同時,哈藥總廠的廣告宣傳鋪天蓋地,巨額的經費用在了企業形象的塑造上。在質疑者那里,哈藥總廠有錢公關卻無心治污。而哈藥總廠與哈藥六廠雖然有所區別,但畢竟都冠了“哈藥”二字,不能完全脫離干系。 平心而論,從經營發展的角度看,哈藥六廠是一個不錯的企業。從當年的長期發展低迷,甚至瀕臨破產的邊緣,到今天發展成為國內制藥領域頗有名氣的企業,發展的成績是令人矚目的。這一點,并無疑問。這一次哈藥六廠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實在也是觸動了社會的敏感神經,被當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靶子”。 先來看第一件事情。作為一個具有相當品牌影響的企業,哈藥六廠旗下的飲用水也爆出致癌物超標風波,確實令人震驚。在市場上的飲用水,特別是桶裝水質量著實堪憂的大背景下,哈藥六廠發生的問題,可謂是再次激起了消費者對飲水安全的某種恐慌。 眾所周知,飲用水的質量由生產設備和工藝的先進性決定,合格的桶裝水應該通過國家對食品企業強制性QS食品認證。而市場上相當多的不規范的企業偷工減料,或者過濾不完全、殺菌不徹底,根本談不上安全健康。同時,制作水桶(瓶)的原料也很關鍵,如果水桶(瓶)的原料不好,就會滲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長期飲用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近些年來,各地消費者協會經常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某些品牌又出了問題。在飲用水,特別是桶裝水問題上,消費者的意見比較大。但是,面對著數量眾多的雜牌產品,消費者也是有怨氣無處發。這個時候,一旦知名企業爆出相似問題,若不被輿論的口水淹沒,反倒顯得不正常了。事實上,在事關消費者身體健康的飲水安全問題上,哈藥六廠出現這樣的風波,又豈止是被責備幾句的事情? 哈藥六廠主樓豪華裝潢賽皇宮一事,觸動的是輿論的另一根神經。人們仍然清晰地記得,兩年前中石化的“天價吊燈”事件,被視為壟斷企業奢侈型消費的標本案例,一度引發的是怎樣的批評潮。中石化這樣的壟斷企業,一向是暴利型企業的樣板。一邊是極少的分紅,一邊是奢侈型的消費,兩相比較來看,確實讓社會輿論情何以堪。 哈藥六廠同樣也是國有控股企業,財務表現同樣不錯。當國企與奢侈這兩個關鍵詞聯系到一起時,哈藥六廠所辯稱的“藝術”說,顯得多么蒼白。當下一些國有企業,仍然借助壟斷優勢或政策溢價獲得高額利潤,一些國企管理層獲得了過高的報酬,但相伴隨的卻是國企分紅不到位。也就是說,代理人利益訴求日益顯性化,并且得到了較好的回報,而國企的主人們,卻被排斥在利益的“分紅”之外。若說針對民營企業的奢侈消費,輿論最多罵一聲“暴發戶”的話,面對國企的這種“慷慨”,卻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概言之,哈藥六廠暴露出的問題,并不孤立,是這個社會上相關問題的縮影。哈藥六廠只是一個“靶子”,在承受著寬泛意義上的輿論批評聚焦之后的痛楚。但既然有錯,哈藥六廠就當承受輿論之責,汲取教訓,而不是一味替自己辯護。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這個古老的故事,值得牢記。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