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模范專題 “不麻痹,不僥幸,不松勁”,這是她對疫情防控的承諾。 從業約40年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護理部主任成守珍屢屢奔赴重大突發事件救治現場,多次成功搶救疑難罕見重癥患者生命;她革故鼎新,創造了多項第一、成立了首個“臨床專科護理學院”,成功申報了衛生部首批護理項目“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專科護理”建設項目;她熱心公益,援疆援藏,因傷“躺”在ICU仍傳授技術指導搶救藏民;她主編護理教材及專著近20部、在國際頂尖醫學雜志BMJ發文,獲首屆“中華護理科技獎”。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穗文明 “救人、救急、救命”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成守珍帶領護理隊伍周密部署、科學防控,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沖鋒在前,勇挑重擔,馳援武漢,再赴塞爾維亞,表現突出,榮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先鋒”、“塞爾維亞國防部最高榮譽勛章”、全國抗疫最美家庭、廣東好人、第七屆廣東省道德模范、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稱號。 “救人、救急、救命!”沖鋒在前,彰顯護理人的責任與擔當。新冠疫情洶洶來襲,作為中山一院護理隊伍的帶頭人,成守珍敏銳地判斷“此次疫情需要護理人員沖到最前線”,第一時間全面動員、全力組織、全員培訓、全線部署:111名護理人員分三批馳援武漢,983名護理人員踴躍報名馳援武漢醫療后備隊,1200多人次參加疫情防控護理培訓,并充分做好院內防疫護理工作部署。三度請纓終獲批準,年近六旬的成守珍于去年2月7日帶領131名隊員馳援武漢,在短短一天內完成兩個病區組建,并很快收治100名急危重癥病人,創造了常規條件下“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任務”奇跡。 因地制宜,打造高級生命支持單元。醫療隊剛進駐時,有創呼吸機、血液凈化等搶救設備在逐步配置到位,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成為最大的一塊“硬骨頭”。成守珍帶領團隊對病房的布局、環境等進行周密部署,將各地支援的儀器設備進行匹配,對每個按鍵進行認真逐一排查,硬是在普通病房里搭建出簡版“ICU”,為降低死亡率提供了保障。 “不麻痹,不僥幸,不松勁” “我帶的姑娘、小伙們在最危險的前方奮戰,我怎能不一起并肩戰斗?”專業扎實,醫護合作,救人無畏。成守珍率先為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氣管插管,以“一技之長”做到“一針見血”、“一管到位”,用其精湛的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救治患者贏得了生命搶救的黃金時間。她和醫療隊隊長及隊員分工合作,迅速開辟“高級生命支持單元”,指導護理團隊開展俯臥位通氣、密閉式吸痰、PICC置管、CRRT、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超聲下鼻腸置管、醫護聯合查房、集束化重癥護理等,提高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避免醫護感染。所在病區是非ICU病區最早實施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俯臥位通氣的病區,也是開展有創機械通氣例數最多的病區,創造了武漢協和西院除ICU之外普通病區的最高紀錄。 當時,成守珍和團隊負責2個病區、100張床位,收治的全是重癥病人。成守珍說,他們會戰斗到最后一刻,“不麻痹,不僥幸,不松勁”。 戰“疫”前線,黨旗飄揚。作為中山大學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委副書記、中山一院醫療總隊臨時黨總支書記,成守珍迅速建立四個臨時黨支部、六個臨時黨小組,制定黨員與黨務工作指南。她激勵黨員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立黨群一對一小組,鼓勵表現優秀的隊員向黨組織靠攏,54名同志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