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偉是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放射防護所科員,2月17日被派去從化區疾控中心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從化疾控工作期間,他參與境外航班人員流調及信息錄入匯總共計1381人,負責移交境外旅客共計650人;其他工作包括密接者流調約10人,采集樣品147份(環境樣品30份),督導重點防控場所20個,包括野生動物場所、醫院、酒店、監獄等,完成評估報告、方案等文書共9份。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武威 余宏偉告訴記者,支援從化近60天來,他只回過一次市區,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半夜對從白云機場轉運過來的旅客進行流調采樣,因為長時間穿防護服、戴N95口罩,先后有4個同事缺氧暈了過去。余宏偉業余還攻讀在職研究生,他說,疫情過后想盡快完成學業。 深入從化助力復工復產 “我去的時候,從化前期唯一一個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都已經得到妥善處理了。所以我在那里的工作主要是指導復工復產,聯合當地有關部門指導工廠、學校進行消毒。”余宏偉說,相比廣州其他區的流調人員,他的工作要輕松一些。 因為生態環境好,從化當地飼養的有特殊用途的野生動物比較多,余宏偉還需要對野生動物場所進行督導。“從化當地有養梅花鹿、熊,更多是蛇還有蛙,而我的工作主要是進行采樣。” 最初,余宏偉的工作強度不算大,“我一直住在疾控中心宿舍,一旦有事發生,必須要兩小時內趕到。平時8點半上班,5點半下班。家人偶爾會打電話過來,我跟他們說,從化這里的病例很少,都已經排查完畢了,所以家人也不會太擔心。” 反復核實數據至凌晨 但隨著境外疫情形勢的加劇,疾控部門外防輸入的工作越來越重。 余宏偉告訴記者,自2月29日開始,按市政府統一安排,從化區開始承接入境航班旅客的排查工作,白云機場一部分國際航班的乘客會被安排到從化區的指定地點進行集中隔離、流行病學調查。而余宏偉則會對這些乘客進行采樣和流調。“自此以后,我的工作量就大了很多,最近的工作主要都放在了‘外防輸入’上。” 余宏偉記得,接航班的第一個晚上,相關的很多環節都在磨合,同事們要對原始記錄拍照,再錄入后臺,但當時一些照片拍攝得有點模糊,他們只能反復核實,“當時感覺真的很有壓力,錄入這些數據,一直搞到凌晨三四點,大家都想盡快將所有數據都準確上報上去。” “當時第一次做接機工作,難免有些環節需要磨合,但如今我們和海關等各個部門的對接已經非常順暢了,‘閉環’構建了起來,一切都在正常運轉了。”余宏偉說。 “再苦再累也值得” 經常全副武裝半夜接機,對身體的消耗確實非常大。余宏偉說,他們平時早上8點半上班,下午5點半下班,一旦遇到接機就得加班,雖然半夜接機的任務并不是天天都有,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仍然讓同事們有點吃不消。“但只要一想到我們是在保護老百姓的安全,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遇到過一些旅客對咽拭子很敏感,還有一些人有基礎病,但我必須和他們解釋,入境人員必須做到全部進行核酸檢測。” 余宏偉告訴記者,他遇到過一名甲狀腺切除的入境旅客,對咽拭子極度敏感,所以對于采樣工作一開始也不太配合,“我前前后后給她打了五六個電話,讓她盡快接受采樣,因為只有采樣結果出來她才可以離開。在我們的耐心溝通下,這名旅客最后還是配合我們采樣了。” 在防疫一線工作兩個月,讓余宏偉最感動的是,有一次他和同事們加班到深夜,大家都很累很辛苦了,而前面完成工作的同事盡管已經可以回去休息,但他們還是選擇留下來陪著還沒完工的同事一起干。 “這件事讓我印象很深,這讓我感到大家是一個團隊,是一個大家庭。”余宏偉說。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