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披露,202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達到23.15%。這是什么概念?平均100個人里有23個人掌握了基本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這一比例較2019年提升了3.98個百分點,增長幅度為歷年最大,為疫情防控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健康是需求,健康是責任。對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健康是排在幸福生活所有必需品最前面的那個“1”;從全社會來看,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實踐再次證明,提升居民健康素養、做到預防在前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此次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是提醒也是鼓勵:要進一步提升健康素養,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要把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習慣。我們有個普遍感受,疫情發生以來,人們踐行勤洗手、戴口罩、一米距離、“公筷公勺”,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支撐。接下來,我們要推進更多健康的“微行動”,比如學習健康知識,不迷信、不傳播所謂的偏方、秘方;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養均衡、作息規律、合理運動;合理利用醫療服務,掌握常見的急救手段等。從小處著手,人人參與,為全民健康穿上一件“無形防護服”。 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還需要借助全社會的硬核科普力量。人們尋求健康咨詢最信任的是權威醫療機構和醫生、專家,但最便捷途徑是互聯網,可網上信息良莠不齊,給健康科普帶來阻礙。要讓科普“迎”著群眾走,就要聚合醫院、媒體、社區等力量,協調資源,暢通渠道,讓更多健康科普作品“輕裝上陣”,既科學權威,又好懂好用,還能送課上門,合力打通健康科普的“最后一公里”。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看到23.15%離我們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我們要身體力行,人人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把健康融入生活,共同托舉起健康中國! (劉冉冉)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