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治食噎 神曲(炒)一兩,橘皮二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含化煙津。(《全生指迷方》神曲丸) 15.治閃挫腰痛 神曲一塊,如拳頭大,燒令通赤,好酒二大盞,淬酒即飲令盡,仰臥少頃即安。(《世醫得效方》神曲酒) 16.婦人產后回乳 神曲炒研,酒服二錢,日二。(《綱目》) 【參考文獻】 《藥性論》:化水谷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 《藥類法象》:氣溫,味甘辛。 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須用于脾胃藥中少加之。 《湯液本草》:氣暖,味甘。 入足陽明經。 《象》云:消食,治脾胃食不化,須于脾胃藥中少加之。 《珍》云:益胃氣。 《本草》云:療臟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主霍亂,心膈氣痰逆。除煩,破癥結及補虛,去冷氣,除腸胃中塞,不下食,令人好顏色。落胎,下鬼胎。又能治小兒腹堅大如盤,胸中滿。胎動不安。或腰痛搶心,下血不止。火炒以助天五之氣,入足陽明。 《本草衍義補遺》:性溫入胃,麩皮面性涼,入大腸,俱消食積。紅曲,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陳久者良。 《本草發揮》:潔古云:味甘,純陽,暖。益胃氣,消食。治食不化,須用于脾胃藥中。少加之。 《本草綱目》:《啟微集》云:神曲治目病,生用能發其生氣,熟用能斂其暴氣也。 消食下氣,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諸疾,其功與曲同。閃挫腰痛者,煅過淬酒溫服有效。婦人產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錢,日二即止,甚驗。 《本草經疏》: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氣味甘溫,性專消導,行脾胃滯氣,散臟腑風冷,故主療如諸家所言也。 神曲,乃后人專造以供藥用,力倍于酒曲。脹欲死者,煮曲汁飲之立消。 簡誤:脾陰虛,胃火盛者,不宜用。能落胎,孕婦宜小食。 《本草蒙筌》:味甘、氣平。無毒。助人之真氣,走陽明胃經。下氣調中,止瀉開胃。化水谷,消宿食。破癥結,逐積痰。療婦人胎動不安,治小兒胸腹堅滿。 《本草乘雅》:諸家陳列功力,即藉中黃生陽之氣,敷布化育,宣五谷味,開發上焦,成陽出陰入之為體為用耳。倪維德以之主療目疾,即洞徹六根六塵一根耳。生用能發其生氣者,即肝得水而沉;熟用能斂其暴氣者,即肝得煮而浮。以麥即肝藏之主谷,肝主開竅于目故也。顧浮沉互用之樞機,即生殺敵應之關鍵耳。 《藥性解》:神曲,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二經。主調中止瀉,開胃消食,破徵結,逐積痰,除脹滿,又主胎上搶心,血流不止,亦能下鬼胎。 按:神曲甘溫,為脾胃所喜,故兩入之。 《藥鑒》:氣平,味甘溫,無毒。助天五真氣,走陽明胃經。下氣調中,止瀉開胃。消宿食,健脾胃,進飲食。下滯氣,破癥結,逐積痰。療婦人胎動不安,治小兒胸腹堅滿。不制,性溫入胃中,能消宿食。微炒,性涼入大腸,能除深積。作糊丸痰藥,治諸痰氣如神。作糊丸嗽藥,理諸咳嗽最妙。何也?蓋痰與嗽,俱因氣動上逆而致也。今用此劑為佐使,則氣順而脾胃之津液為之四布矣,氣順而不上逆逼肺,何嗽之有?脾胃之津液四布而榮筋脈,何痰之有? 《景岳全書》:味甘,氣平。炒黃入藥。善助中焦土臟,健脾暖胃,消食下氣,化滯調中,逐痰積,破癥瘕,運化水谷,除霍亂脹滿嘔吐。其氣腐,故能除濕熱;其性澀,故又止瀉痢。療女人胎動因滯,治小兒腹堅因積。若婦人產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錢,日二即止,甚驗。若閃挫腰痛者,淬酒溫服最良。 《本草備要》:宣,行氣化痰,消食。 辛散氣,甘調中,溫開胃。化水谷,消積滯。《醫余》云:有傷粽子成積,用曲末少加木香,鹽湯下,數日口中聞酒香,積遂散。治痰逆癥結,瀉痢脹滿。回乳炒研,酒服二錢,日二。下胎。產后血暈,末服亦良。亦治目病。《啟微集》云:生用能發其生氣,熟用能斂其暴氣。陳者良。 《本經逢原》:神曲入陽明胃經,其功專于消化谷麥酒積,陳久者良。但有積者能消化,無積而久服,則消人元氣,故脾陰虛胃火盛,當禁也。 《本草求真》:[批]散氣調中,溫胃化痰,逐水消滯。 神曲專入脾、胃。辛甘氣溫。其物本于白面、杏仁、赤小豆、青蒿、蒼耳、紅蓼六味作餅蒸郁而成。造曲法,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用白面百斤,赤豆末、杏仁泥、青蒿、蒼耳、紅蓼汁各三升,以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騰蛇、勾陳、六神,通和作餅,窨生黃衣,曬收陳久,炒用。其性六味為一,故能散氣調中,溫胃化痰,逐水消滯,小兒補脾輕平等藥,醫多用此以為調治。養胃丸治脾胃俱虛,用神曲六兩,麥芽三兩,炮干姜四兩,烏梅肉焙四兩為末水下,又《啟微集》云:神曲治目病,生用能發其生氣,熟用能斂其暴氣也。蓋取辛不甚散,甘不甚壅,溫不燥也。然必合以補脾等藥并施則佳。若孕婦無積,及脾陰不足、胃火旺者,并勿用耳,義與麥芽同也。 《得配本草》:甘、辛,溫。入足陽明經。調中和胃,化水谷,消積滯。治痰逆,霍亂腹痛,泄痢脹滿,癥結,及產后回乳。 得吳萸,治暴泄不止。 孕婦忌用。 《本草新編》:神曲,味甘,氣平,無毒。入脾、胃二經。下氣調中,止瀉,開胃,化水谷,消宿食,破癥結,逐積痰,療婦人胎動不安,治小兒胸腹堅滿。行而不損,與健脾胃之藥同用,多寡勿忌。 【藥論】 1.論神曲健脾消食,化滯除濕之功 ①張景岳:“神曲味甘氣平,炒黃入藥,善助中焦土臟,健脾暖胃,消食下氣,化滯調中,逐痰積,破癥瘕,運化水谷,除霍亂脹滿嘔吐,其氣腐,故能除濕熱,其性澀,故又止瀉痢。療女人胎動因滯,治小兒腹堅因積。”(《本草正》) ②賈所學:“神曲味甘,炒香,香能醒脾,甘能洽胃,以此平胃氣,理中焦,用治脾虛難運,霍亂吐逆,寒濕泄瀉,婦人胎動搶心,下血不止。若生用力勝,主消米谷食積,痰滯癥結,胸滿瘧痞,小兒腹堅,皆能奏績。”(《藥品化義》) ③黃宮繡:“神曲辛甘氣溫,其物本于白面、杏仁、赤小豆、青蒿、蒼耳、紅蓼六味,作餅蒸郁而成,其性六味為一,故能散氣調中,溫胃化痰,逐水消滯,小兒補脾,醫多用此以為調治,蓋取辛不甚散,甘不甚壅,溫不見燥也。然必合以補脾等藥,并施則佳。”(《本草求真》)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