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神曲《中藥學7版》 【名稱】 神曲 【拼音】 Shenqu 【出處】 《藥性論》 【概述】 為面粉和其他藥物混合后經發酵而成的加工品。全國各地均有生產。其制法是:取較大量面粉或麩 皮、與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鮮青蒿、鮮蒼耳、鮮辣蓼自然汁,混合拌勻,使干濕適宜,放入筐內,復以麻葉或楮葉,保溫發酵一周,長出黃菌絲時取出,切成小塊,曬干即成。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甘、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 消食和胃。 【應用】 飲食積滯證。本品辛以行散消食,甘溫健脾開胃,和中止瀉。常配山楂、麥芽、木香等同用,治療食滯脘腹脹滿,食少納呆,腸鳴腹瀉者。又因本品略能解表退熱,故尤宜外感表證兼食滯者。 此外,凡丸劑中有金石、貝殼類藥物者,前人用本品糊丸以助消化,如磁朱丸。 【用法用量】 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成藥】 建神曲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神曲為酵母制劑,含酵母菌、淀粉酶、維生素B復合體、麥角甾醇、蛋白質及脂肪、揮發油等。 2.藥理作用:神曲因含有多量酵母菌和復合維生素B,故有增進食欲,維持正常消化機能等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神曲或經適當配伍還可治療其他多種疾病,如:將神曲制成50%煎液口服,治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129例,止瀉效果明顯,療效優于西藥對照組(中華兒科雜志,1960,3∶231);用由多味中藥組成的漳州神曲,成人每次15g,煎服(兒童酌減),日2次,治療泄瀉78例,有效率100%(中成藥,1992,2∶23)。 【參考文獻】 1.《藥性論》:“化水谷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 2.《本草綱目》:“消食下氣,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諸氣。” 【附注】 測定7種中藥及其復方的黃曲霉毒素,證明神曲及其制劑越鞠丸、保合丸、肥兒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黃曲霉毒素存在(中醫藥學刊,2001,5∶527)。神曲水煎時易于粘鍋,難以過濾,且影響復方中其他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因而認為神曲不宜入煎劑用(中藥材,1995,12∶617)。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