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蓽茇《青陽客棧》 【名稱】 蓽茇 【英文】 Long Pepper 【拉丁文】 Fructus Piperis Longi 【異名】 蓽勃(《本草拾遺》),蓽撥(《新修本草》),蓽撥梨、阿梨訶(口他)(《酉陽雜俎》),椹圣(侯寧極《藥譜》),蛤蔞(《赤雅》),鼠尾(《中藥志》)。 【性味歸經(jīng)】 味辛,性熱。歸胃、脾、大腸經(jīng)。 【功效】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 【藥用】 為胡椒科植物蓽茇 Piper longum L. 的果穗。 【應(yīng)用】 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蓽茇味辛性熱,主入胃,兼入大腸。功能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凡寒凝腸胃,氣機不調(diào)之疾皆可投用。治脾胃陽虛,久寒積冷,脘腹療痛,腸鳴泄瀉,自汗身冷者,常配高良姜、干姜、肉桂,以加強溫中散寒止痛之力,如《局方》大巳寒丸。若胃寒嘔吐者,可與生姜、陳皮、半夏等配伍,以溫中下氣止嘔;若痰飲惡心,《圣惠方》以本品單味為末服,可溫中而化痰飲。若大腸虛冷滑泄不止者,常與煨訶子煨肉豆蔻、炮干姜等合用,共奏溫中澀腸止瀉之功,如《圣濟總錄》蓽茇散。 用于偏頭痛、牙痛、鼻淵。蓽茇性升浮而有散邪止痛之功,治寒邪外受,火郁于內(nèi)所致的偏頭痛、牙痛等。內(nèi)服可與細辛、升麻,大黃合用,以散外受之寒,解內(nèi)郁之火而止痛。外用,治偏頭痛可單用為末(口畜)鼻;治牙痛可與胡椒、細辛等研細粉涂患處。治鼻淵鼻塞流涕,常研細末吹鼻,取其辛香走竄之性而通鼻竅。近年臨床上用其治冠心病心絞痛,與冰片、延胡索、檀香、細辛合用,以辛散溫通,行氣血而止痛。 【注意】 陰虛火旺者禁服。 【用法用量】 1.00 - 3.00 g 【形態(tài)】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根狀莖直立,多分枝。莖上部匍匐,校橫臥,質(zhì)柔軟,有縱棱和溝槽,幼時被粉狀短柔毛。葉互生;下部的葉卵圓形,具較長的柄,向上的葉漸成為卵狀長圓形,柄較短,頂端葉無柄,基部抱莖,下面脈上被短柔毛;掌狀脈7條,全部基出。花單性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與葉對生;雄花序長4~5cm,直徑約3mm;總花梗長2~3cm,被短柔毛;苞片近圓形,盾狀;雄蕊2,花絲極短;雌花序長1.5~2.5cm,直徑約4mm,于果期延長;苞片直徑約1mm;子房卵形,柱頭3。漿果下部與花序軸合生,先端有臍狀凸起,直徑約2mm。花期春季,果期7~10月。 生于海拔約600m的疏林中。分布于云南東南至西南部,福建、廣東和廣西有栽培。 【產(chǎn)地】 原產(chǎn)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以及菲律賓、越南。我國主產(chǎn)于云南、廣東、海南等地。銷全國。 【品種考證】 蓽茇,始載于《雷公炮炙論》。《開寶本草》云:“生波斯國,此藥叢生,莖則似蒟醬,子緊細,味辛,烈于蒟醬。”《本草圖經(jīng)》載:“今嶺南有之,多生竹林內(nèi)……葉青圓,闊二三寸如桑,面光而厚,三月開花白色在表,七月結(jié)子如小指大,長二寸已來,青黑色,類椹子。九月收采,灰殺暴干。南人愛其辛香,或取葉生茹之。”又《綱目》載:“蓽茇氣味正如胡椒,其形長一二寸。”以上所述,均指本種而言。 ①《唐本草》:“蓽撥,生波斯。叢生,莖葉似蒟醬,其子緊細。味辛烈于蒟醬,胡人將來入食味用也。”②《酉陽雜俎》:“蓽撥,出摩伽陁,呼為蓽撥梨,拂 LI呼為阿梨訶咃。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似桑椹,八月采。”③《海藥本草》: “按徐表《南州記》:蓽撥本出南海,長一指,赤褐色為上。復(fù)有蓽撥)短小黑,味不堪。與阿魏和合良,亦滋食味。得訶子、人參、桂心、干姜,治虛冷腸鳴泄痢。”④《本草圖經(jīng)》: “蓽撥,今嶺南有之,多生竹林內(nèi),正月發(fā)苗作叢,高三四尺,其莖如箸,葉青圓,闊二三寸,如桑,面光而厚。三月開花,白色在表。七月結(jié)子,如小指大,長二寸已來,青黑色,類椹子。九月收采,灰殺暴干。南人愛其辛香,或取葉生茹之。”⑤《綱目》:“段成式言青州防風(fēng)子可亂蓽茇,蓋亦不然。蓽茇氣味正如胡椒,其形長一二寸,防風(fēng)子圓如胡荽子,大不相侔也。” 【化學(xué)成分】 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棕櫚酸(Palmitic acid)、四氫胡椒酸(Tetrahydropi- peric acid)。1一十一碳烯基一3,4-甲撐二氧苯(1-Undecylenyl-3,4一 methylenedioxybenze-ne)、派啶(Piperidine)、揮發(fā)油(不含N、也不含酚性、醛性及酮性物質(zhì))。蓽茇還含N一異丁基癸二烯(反一2,反一4酰胺(N一Isobutyl-deca一 trans-2-trans-4-dienamide、芝麻素(Sesamin)。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N-異丁基- 反-2-反-4二烯癸酰胺(N-isobut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哌啶(piperidine)、蓽茇寧酰胺(peperlomguminine)、蓽茇亭堿(piperlongumine);另含棕櫚酸、四氫胡胡椒酸(tetrahydropiperic acid)、1-十一碳烯基-3,4-亞甲二氧基苯(l- undecylenyl-3,4-methylenedioxy benzene);還含揮發(fā)油約0.25%,以及脂肪油。種子尚含芝麻脂素(sesamin)。 【藥理作用】 1.降血酯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非皂化物(OPUM)20mg/kg、30mg/kg、40mg/kg灌胃20d能顯著降低外源性及內(nèi)源性高膽固醇血癥小鼠血清總膽固醇及肝膽固醇含量,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胡權(quán)酸甲酯為OP UM中的主要降膽固醇化合物,20mg/kgMP灌胃顯著提高大鼠血清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zhuǎn)移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Triton-WR-1339誘發(fā)的小鼠血清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提示MP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作用與抑制膽固酵的合成,促進膽固醇的酯化和排泄有關(guān)。 2 耐缺氧、抗心肌缺血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能對抗多種條件所致的缺氧及心肌缺血作用。 3.抗心律失常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靜脈注射能對抗氯仿—腎上腺素所致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抗氯化鋇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延長烏頭堿所致大鼠室性早博、室性心動過速及室性纖顫和心臟停博時間。 4.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在增強烏頭總堿鎮(zhèn)痛作用的同時,還能降低其毒性,進一步研究證實.蓽茇揮發(fā)油確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解熱作用。 5.其他 蓽茇果實的醋酸乙酯可溶部分,對冠狀血管和腸管平滑肌有很強的松弛作用。蓽茇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蠟佯芽胞桿菌、枯草桿菌、痢疾桿茵、傷寒桿菌、結(jié)核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