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題】 丁香《中國藥典》 【名稱】 丁香 【拼音】 Dingxiang 【英文】 FLOS CARYOPHYLLI 【概述】 本品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當(dāng)花蕾由綠 色轉(zhuǎn)紅時采摘,曬干。 【性味歸經(jīng)】 辛,溫。歸脾、胃、肺、腎經(jīng)。 【應(yīng)用】 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于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 腹冷痛,腎虛陽痿。 【注意】 不宜與郁金同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用法用量】 1 ~3g。 【理化鑒別】 (1) 本品萼筒中部橫切面:表皮細胞 1列,有較厚角質(zhì)層。皮層外側(cè)散有2 ~3 列徑向延長的橢圓形油室,長 150~200 μm;其下有 20 ~50個小型雙韌維 管束,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維管束外圍有少數(shù)中柱鞘纖維,壁厚,木化。內(nèi)側(cè)為數(shù)列薄壁細 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大形細胞間隙。中心軸柱薄壁組織間散有多數(shù)細小維管束,薄壁 細胞含眾多細小草酸鈣簇晶。 粉末暗紅棕色。纖維梭形,頂端鈍圓,壁較厚,花粉粒眾多,極面觀三角形,赤道 表面觀雙凸鏡形,具3 副合溝。草酸鈣簇晶眾多,直徑 4~26μm,存在于較小的薄壁 細胞中。油室多破碎,分泌細胞界限不清,含黃色油狀物。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 5ml,振搖數(shù)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對照品,加乙醚制成每1ml 含16μl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 (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5μ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 油醚(60~90℃)-醋酸乙酯(9: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5%香草醛硫 酸溶液,于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 E)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相,涂布濃度為10%;柱溫190℃。理論板數(shù)按丁香酚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15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丁香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0.3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正己烷2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15分鐘,放置至室溫,再稱定重量,用正己烷補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濾過,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丁香酚(C10H12O2)不得少于11.0%。 【炮制】 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性狀】 本品略呈研棒狀,長 1~2cm 。花冠圓球形,直徑0. 3~0. 5cm ,花瓣 4,復(fù)瓦狀抱合,棕褐色至褐黃色,花瓣內(nèi)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 花藥。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長0. 7~1. 4cm,直徑0. 3~0. 6cm,紅棕色 或棕褐色,上部有 4枚三角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zhì)堅實,富油性。氣芳香濃烈,味 辛辣、有麻舌感。 【圖片】 丁香 丁香羅勒 藥材丁香 藥材丁香萼筒中部橫切面 【錄自】 《中國藥典》 (責(zé)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