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分取干姜lg,生姜5g,磨碎,各加甲醇適量,振搖后靜置l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lml,作供試液,以芳樟醇、l,8-桉油素為對照品,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開,以1%香草醛硫酸液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 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斑點。 【含量測定】 取本品最粗粉適量,加水700ml,照揮發油測定法測定。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于0.8%(ml/g)。 【藥理作用】 藥理實驗實驗表明具有興奮豚鼠離體腸管、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及心臟呼吸中樞、興奮心臟、抗組胺、抑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采收加工】 多在冬季采收。挖出根莖,洗凈,曬干或用低溫烘干;或選肥嫩的姜切片,干燥。稱“干姜片”。 【炮制】 1.干姜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略泡,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干燥,篩去碎屑。 2.炮姜 先將凈砂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靈活狀態,再加入干姜片或塊,不斷翻動,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篩去砂,晾涼。 3.姜炭 取干姜片或塊,置炒制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色,噴淋少許清水,滅盡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篩去碎屑。 【性狀】 干姜呈扁平塊狀,具指狀分支,長3~7 cm,厚1~2 cm;表面灰黃色或淺灰棕色,具縱皺紋及明顯的環節;分支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支頂端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顆粒狀或具粉性,內皮層環明顯,纖維狀的維管束外露,散有多數黃色小油點(油細 胞);氣香、特異,味辛辣。飲片性狀: 干姜為不規則的厚片或塊。周邊灰黃色或灰棕色。切面黃白色,有明顯的筋脈小點,顯粉性。有特異香氣,味辛辣。炮姜為 不規則的厚片或塊,表面鼓起,棕褐色,內部棕黃色,質地疏松,氣香,味辛辣。姜炭為不規則的厚片或塊,表面焦黑色,內部棕褐 色,體輕,質松脆。味微苦、微辣。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