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秦皮《中國藥典》
【名稱】
秦皮
【拼音】
Qinpi
【英文】
CORTEX FRAXINI
【概述】
本品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蠟樹Fraxinuschinensis Roxb.、尖葉白蠟樹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蠟樹 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 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剝取,曬干。
【性味歸經】
苦、澀,寒。歸肝、膽、大腸經。
【應用】
清熱燥濕,收澀,明目。用于熱痢,泄瀉,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膜。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用法用量】
6~12g。外用適量,煎洗患處。
【理化鑒別】
(1) 取本品,加熱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碧藍色熒光。
(2) 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5~10 余列細胞。栓內層為數列多角形厚角細胞。皮層較寬,纖維及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及纖維束組成的環帶,偶有 間斷。韌皮部射線寬1~3列細胞;纖維束及少數石細胞成層狀排列,中間貫穿射線,形 成“井”字形,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秦皮甲素與秦皮乙素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各含5mg 的混合溶液,作為 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于同 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乙醇-甲酸(3:4: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 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 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含量測定】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經80℃干燥至恒重的秦皮甲素對照品 20mg,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適量,振搖使溶解,必要時可微溫加熱,放冷,加乙醇至 刻度,搖勻,即得。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30μl、50μl、70μl、90μl與 110μl ,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沿硅膠G薄層板的起始線分別點成 3~5cm的長條( 據點樣量的多少而定),以正丁醇-氯仿-甲苯-甲酸(8:1:1:1) 為展開劑,展開,取 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定位,分別刮取對照品條斑置具塞錐形瓶中。同 時刮取同一薄層板下端與條斑等面積的硅膠G作為空白,置另一具塞錐形瓶中,各瓶均 精密加入乙醇10ml,45℃水浴小心加熱30分鐘,放冷,濾過,取續濾液,照分光光度 法(附錄Ⅴ A),在336nm 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 繪制標準曲線。
測定法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50ml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 入乙醇10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 搖勻,濾過,取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精密吸取供 試品溶液50μl ,沿硅膠G薄層板的起始線點成5cm的長條,另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5μl, 點于供試品條斑一側間隔1.5cm處,作為對照。以正丁醇-氯仿-甲苯-甲酸(8:1:1:1)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 下檢視,刮取與對照品色譜中斑點相 應位置上的供試品色譜中的條斑,照標準曲線的制備項下的方法,自“置具塞錐形瓶中” 起,依法測定吸收度,從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秦皮甲素的重量,計算,即得。
本品含秦皮甲素(C15H16O9)不得少于1.36%。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絲,曬干。
【性狀】
枝皮 呈卷筒狀或槽狀,長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圓點狀皮孔及細斜皺紋,有的 具分枝痕。內表面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硬而脆,斷面纖維性,黃白色。無臭,味苦。
干皮 為長條狀塊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質堅硬,斷面纖維性較強。
【圖片】
尖葉白蠟樹
白蠟樹
秦皮
苦櫪白蠟樹
藥材秦皮橫切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