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特征】
根皮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木栓細胞,壁淺紅色。皮層為10余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韌皮部占絕大部分,射線寬1~3列細胞。本品薄壁細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牡丹皮粉末:1.淀粉粒單粒類球形,直徑3~19μm,臍點明顯,三叉狀、星狀或裂縫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
2.草酸鈣簇晶直徑6~50μm,含晶細胞有時數個連接,簇晶排列成行;也有一個薄壁細胞中含數個簇晶。
3.木栓細胞壁稍厚,淺紅色。
【化學成分】
鮮根含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約5%~6%,但在干燥及貯藏過程中易酶解成牡丹酚甙(paeonoside)和一分子L-阿拉伯糖;根皮還含牡丹酚、芍藥甙(paeonifolorin)羥基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及苯甲酰羥基芍藥甙、揮發油,以及苯甲酸、植物甾醇、蔗糖、葡萄糖、阿 拉伯糖等。
【理化鑒別】
1.取粉末微量升華,顯微鏡下可見長柱形結晶或針狀及羽狀簇晶,滴加三氯化鐵醇溶液,則結晶溶解而顯紫紅色。(示牡丹酚)
2.取粉末2g,加水50ml蒸餾,將產生的蒸氣導入盛有氯亞胺基2,6-二氯苯醌試劑(取氯亞胺基2,6-二氯苯醌0.1g,加硼砂3.2g,研磨均勻即得)0.1g與蒸餾液1ml中,2min內牡丹皮的溶液顯藍色(示丹皮酚)。芍藥根皮不顯色[1)。
3.薄層層析:
(1)牡丹皮
(2)牡丹皮
(3)牡丹皮
(4)丹皮酚
樣品液: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振搖10分鐘,過濾,濾液揮干,殘渣加丙酮溶解,使成2 ml,作供試液備用。
對照品液: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展開:環己烷-醋酸乙酯(3:1)
顯色: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相應的位置顯相同的色斑。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粗粉約0.2g,精密稱定,用水蒸氣蒸餾,收集餾出液約450ml,加水至500ml,搖勻。在274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OO3)的吸收系數(E1%1cm)為862計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丹皮酚(C9H1OO3)不得少于1.20%。
【藥理作用】
1.鎮靜抗驚:牡丹酚腹腔注射,對鼠自發活動及咖啡因所致的過度活動均有鎮靜作用,大劑量可致睡眠;能抑制小鼠扭體反應,對小鼠尾壓痛有止痛作用;有退熱、抗電休克、抗戎四唑和菸堿所致的驚厥等中樞抑制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靜脈注射牡丹皮提取物對犬冠脈結扎所致心肌缺血有明顯保護作用。煎劑、去牡丹酚煎劑或牡丹酚靜脈注射,對麻醉狗及大鼠均有降壓作用;煎劑、去牡丹酚煎劑或牡丹酚灌胃,對實驗性高血壓狗給藥1周后血壓顯著下降,可維持1~3周。牡 丹皮在體外有顯著的抗凝血作用,對內毒素、ADP和膠原誘導的大鼠及人的血小板聚集均有顯著抑制作用。
3.抗炎及抗變態反應:牡丹酚對動物實驗性關節炎、變態反應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牡丹酚對實驗性關節炎、耳炎有抗炎作用,并能減少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能防止應激所致的小鼠潰瘍病,抑制大鼠的胃液分泌;對小鼠、豚鼠離體回腸有較弱的抗乙酰膽堿及抗組胺作 用,并能抑制大鼠在體子宮的自發運動;對多種藥物引起的大鼠足腫脹、大鼠胸膜炎多形核白細胞的移行,均有抑制作用;對豚鼠 Forssman皮膚血管炎、大鼠反向皮膚過敏反應、大鼠主動和被動Arthus反應,及遲發型超敏反應等變態反應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牡丹 皮煎劑灌胃,對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腫,對角叉菜膠、蛋清、甲醛引起的大鼠足腫脹,均有抑制作用;對天花粉引起的大鼠被動皮膚 過敏反應、反向皮膚過敏反應、Arthus反應等變態反應性炎癥,均有抑制作用。
4.毒性:牡丹酚小鼠靜脈注射、腹腔注射和灌胃的LD50分別為196mg/kg,781mg/kg和3430mg/kg。另外,牡丹皮尚有抑菌、免疫增強作用。
【采收加工】
栽培3~5年后采收,于10~11月挖根,洗凈,去掉須根,用刀剖皮,抽去木部,將根皮曬干,為原丹皮(連丹皮);如先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后抽去木部,名為刮丹皮(粉丹皮)。
【炮制】
1.丹皮片 將原藥除去雜質及木心,搶水洗凈,潤透,切薄片,陰干或低溫烘干。
2.丹皮炭 取丹皮片,炒至外顯黑褐色內顯棕褐色時,噴灑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攤開,晾干。
【性狀】
根皮大多呈圓筒狀,有縱剖開的裂縫,筒徑0.5~1.4cm,皮厚2~4m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多數亮銀星(系針狀或片柱狀丹皮酚結晶)。質硬脆,折斷面較平坦,粉性,淡粉紅色或灰白 色。有特殊香氣,味微苦、澀,有麻舌感。刮丹皮外表面紅棕色或淡棕黃色,有多數黑色或棕色疤痕。飲片性狀: 丹皮呈圓形或半圓形的薄片,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栓皮脫落處呈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淡棕色,常見發亮的結晶。切斷面呈淡粉紅色。質硬而脆,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丹皮炭呈黑褐色,氣香,味微苦而澀古。
【食療】
1.柴芍丹皮燉瘦肉
2.橘葉丹皮肝
【附方】
1.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 (《千金要方》犀角地黃湯)
2.治胎前衄血 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空心白湯下百丸。(《秘傳內府經驗女科》)
3.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 (《圣濟總錄》牡丹湯)
4.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干,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利,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治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局方》牡丹散)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