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川烏《中藥全書》
【名稱】
川烏
【拼音】
Chuanwu
【英文】
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日文】
ウズ
【拉丁文】
Radix Aconiti
【異名】
烏頭、烏喙、奚毒、即子《神農本草經》,雞毒《淮南子》,川烏《金匱要略》,毒公、耿子《吳普本草》。
【性味歸經】
辛、苦,溫,有大毒。歸心、脾、肝、腎經。
【功效】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藥用】
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
【應用】
1.用于風寒濕痹。本品能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治寒濕頭痛、身痛、歷節疼痛,不可屈伸者,常與麻黃、白芍、黃芪等同用,如烏頭湯。若治中風手足不仁、筋脈攣痛,常與乳香、沒藥、地龍等同用,如小活絡丹。
2.用于諸寒疼痛、跌打損傷、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單用本品濃煎加蜜服,即《金匱》大烏頭煎;治外傷瘀痛,常與乳香、沒藥、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術麻醉用藥,多與蟾酥、生南星、生半夏 等同用,如外敷麻藥方。
【注意】
陰虛陽盛,熱證疼痛及孕婦禁服。反半夏、瓜蔞、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應慎服。烏頭服用不當可引起中毒,其癥狀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流涎,惡心,嘔吐,腹瀉,頭昏,眼花,口干,脈搏減緩,呼吸困難, 手足搐搦,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壓及體溫下降,心律紊亂,室性期前收縮和竇房停搏等。中毒嚴重者,可死于循環、呼吸衰竭及 嚴重心律紊亂。
1.《吳普本草》:“烏喙,所畏、惡、使,盡與烏頭同。”
2.《本草經集注》:“反半夏、栝樓、貝母、白蘞、白及。惡藜蘆。”
3.《藥性論》:“忌豉汁。”
4.《本草蒙筌》:“孕婦且忌。”
【貯藏】
置通風干燥出,防蛀。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劑或酒劑,應減為1~2g,入湯劑應先煎0.5~1小時,外用適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內服宜慎。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0.6~1.5m。塊根常2個并連,紡錘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側根甚肥大,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葉互生,草質,五角形,長6~11cm,寬9~15cm,3全裂,中裂片菱狀楔形,急尖,近羽狀分裂,側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 刻。總狀花序狹長,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寬約2cm,藍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cm,側萼片長1.5~2cm;花瓣2,無毛,有長 爪,距長1~2.5mm;雄蕊多數;心皮3~5,離生。吉類果長約2cm。花期6~7月,果期7~8月。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北至秦嶺和山東東部,南至廣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叢中;多載培。
【產地】
主要栽培于四川,銷全國,并出口。湖北、湖南、陜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栽培】
喜溫和濕潤的環境,怕高溫水澇;宜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地勢略高的砂壤土上種植,忌連作。用塊根繁殖,于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將收獲留種的小附子作種,按行株距30cm×17cm穴栽,每穴1個,深約7cm,每畝用種量80~130kg;也可砂藏于次年3~4月栽種。栽 前精耕細作,施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cm時進行修根,留足基肥,出苗后松土、除草,苗高13~17cm時進行修根,留 下主根及兩邊各1個側生塊根(附子),修后培土追肥;5月上旬第二次修根,削除莖基部密生的小根,并于行間開溝施腐熟堆肥或廄 肥。修根后新塊根膨大迅速,需再追施一次廄肥或人畜糞水。為避免徒長,在株高50cm時將頂芽摘除,并隨時除去腋芽。田間應經常保 持適當的濕潤。病害較多,主要有白絹病,可用50%多菌靈粉劑1000倍液淋灌;葉斑病與霜霉病,均用65%代森鋅粉劑400倍液噴射;根 腐病.可用50%退菌特粉劑和石灰、尿素混合后淋灌。蟲害有蛀心蟲、銀紋夜蛾,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蚜蟲及葉蟬,需用 40%樂果乳油100倍液防治。
【品種考證】
《神農本草經》載有附子、烏頭、天雄三條,《名醫別錄》又增側子一條。《蜀本草》云:“似烏鳥頭為烏頭,兩歧音為烏喙,細長乃至三四寸者為天雄,根傳如芋散生者名附子,旁連生者名側子,五物同出而異名.苗高二尺許,葉似石龍芮及艾,其花紫赤,其實紫 黑。今以龍州、綿州者為佳。”《本草圖經》指出:"四品都是一種所產,其種出于龍州。”并載種植方法。《本草綱目》云:“烏頭 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是也。”
【商品規格】
商品有個川烏、川鳥片之分。個貨以身干、個勻、肥滿堅實、無空心者為佳,片貨以厚薄均勻、內粉質潔白為佳。
【顯微特征】
川烏橫切面:后生皮層為數列淡黃色木栓化細胞;皮層散在單個或2~3成群的石細胞。內皮層細胞較小。韌皮部寬闊,小形篩管群于形成層角隅外側較易察見。形成層環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呈“V”字形排列。髓寬闊,薄壁細胞中含淀粉粒。粉末:1.后生皮層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垂周壁稍厚,有的壁呈瘤狀增厚突入細胞腔內。
2.石細胞類長方形、多角形,孔溝明顯。
【化學成分】
含生物堿類成分,主要有:
1.雙酯類二萜生物堿:烏頭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以及塔拉地薩敏、川烏頭堿甲及川烏頭堿乙。為烏頭中的主要毒性成分,烏頭堿人的致死量為3~4mg。R1 R2 烏頭堿 C2H5 OH 中烏頭堿 CH3 OH 次烏頭堿 CH3 H
(責任編輯:Doctor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