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地龍《中藥學7版》

時間:2020-01-27 05:55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地龍《中藥學7版》 【名稱】 地龍 【拼音】 Dilong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
【標題】
地龍《中藥學7版》
【名稱】
地龍
【拼音】
  Dilong
【出處】
  《神農本草經》
【概述】
  為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主產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后三種習稱“滬地龍”,主產于上海一帶。廣地龍春季至秋季捕捉,滬地龍夏秋捕捉,及時剖開腹部,除去內臟及泥砂,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生用或鮮用。
【性味歸經】
  咸,寒。歸肝、脾、膀胱經。
【功效】
  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
【應用】
  1.高熱驚癇,癲狂。本品性寒,既能息風止痙,又善于清熱定驚,故適用于熱極生風所致的神昏譫語、痙攣抽搐及小兒驚風,或癲癇、癲狂等癥。如《本草拾遺》治狂熱癲癇,即以本品同鹽化為水,飲服;《攝生眾妙方》治小兒急慢驚風,則用本品研爛,同朱砂作丸服。治高熱抽搐驚癇之癥,多與鉤藤、牛黃、白僵蠶、全蝎等息風止痙藥同用。
  2.氣虛血滯,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竄,善于通行經絡,常與黃芪、當歸、川芎等補氣活血藥配伍,治療中風后氣虛血滯,經絡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癥,如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
  3.痹證。本品長于通絡止痛,適用于多種原因導致的經絡阻滯、血脈不暢,肢節不利之癥。性寒清熱,尤適用于關節紅腫疼痛、屈伸不利之熱痹,常與防己、秦艽、忍冬藤、桑枝等除濕熱、通經絡藥物配伍;如用治風寒濕痹,肢體關節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等癥,則應與川烏、草烏、南星、乳香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藥配伍,如小活絡丹(《和劑局方》)。
  4.肺熱哮喘。本品性寒降泄,長于清肺平喘。用治邪熱壅肺,肺失肅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鳴有聲者,單用研末內服即效;亦可用鮮地龍水煎,加白糖收膏用。或與麻黃、杏仁、黃芩、葶藶子等同用,以加強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5.小便不利,尿閉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腎,能清熱結而利水道。用于熱結膀胱,小便不通,可單用,或配伍車前子、木通、冬葵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降壓作用,常用治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煎服,4.5~9g。鮮品10~20g。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氨基酸,以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含量最高;含鐵、鋅、鎂、銅、鉻等微量元素;含花生四烯酸、琥珀酸等有機酸。還含蚯蚓解熱堿、蚯蚓素、蚯蚓毒素、黃嘌呤、次黃嘌呤、黃色素及酶類等成分。
  2.藥理作用:蚯蚓水煎液及蚯蚓解熱堿有良好的解熱作用;熱浸液、醇提取物對小鼠和家兔均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廣地龍次黃嘌呤具有顯著的舒張支氣管作用;并能拮抗組織胺及毛果蕓香堿對支氣管的收縮作用;廣地龍酊劑、干粉混懸液、熱浸液、煎劑等,均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地龍提取物具有纖溶和抗凝作用。此外,地龍還具有增強免疫、抗腫瘤、抗菌、利尿、興奮子宮及腸平滑肌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用地龍白糖浸出液治療Ⅰo至淺Ⅱo水火燙傷、燒傷50例,1周左右治愈(赤腳醫生雜志,1974,4:43);用鮮地龍焙干,研末,加白糖,晨起1次頓服,治療泌尿系結石5例,均愈(浙江中醫雜志,1987,1:42);用地龍液:新鮮地龍若干條、白糖,按比例攪拌出液體即成。每次20ml,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14例,取效較好(遼寧中醫雜志,1999,10:477)。另有用地龍等治療乙腦、癲癇、精神分裂癥、脈管炎、腮腺炎等。
  4.不良反應:地龍口服用量過大可致中毒。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昏,血壓先升高后降低,腹痛,胃腸道有時有出血現象,心悸,呼吸困難。又復方地龍注射液肌注可引起過敏性休克。故使用地龍應注意:⑴掌握用藥劑量;⑵注意加工炮制;⑶過敏體質應忌用;⑷血壓低者禁用。中毒救治的一般療法為:地龍制劑引起過敏反應時,可按過敏反應常規處理;中醫療法:(1)中毒后立即服鹽水1杯,即解。(2)蔥3根,甘草15g,水煎服。
【參考文獻】
  1.《本草拾遺》:“療溫病大熱,狂言,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
  2.《本草綱目》:“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絡也。”“主傷寒瘧疾,大熱狂煩,及大人小兒小便不通,急慢驚風,歷節風痛。”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