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涩涩综合在线亚洲第一,草莓视频一区二区精品,97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婷婷久

中國醫藥網

鉤藤《中藥全書》

時間:2020-01-26 06:41來源:未知 作者:Doctor001 點擊:
【標題】 鉤藤《中藥全書》 【名稱】 鉤藤 【拼音】 Gouteng 【英文】 Gambir plant 【日文】 チヨウトウコウ 【拉丁文】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異名】 鉤藤《名醫別錄》,吊藤《本草經集注》,鉤藤鉤子《小兒藥證直訣》,釣鉤藤《滇南本草》,釣藤勾
【標題】
鉤藤《中藥全書》
【名稱】
鉤藤
【拼音】
  Gouteng
【英文】
  Gambir plant
【日文】
  チヨウトウコウ
【拉丁文】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異名】
  鉤藤《名醫別錄》,吊藤《本草經集注》,鉤藤鉤子《小兒藥證直訣》,釣鉤藤《滇南本草》,釣藤勾《嬰童百問》,鶯爪風《草木便方》,嫩鉤鉤《飲片新參》,金鉤藤《貴州民間方藥集》,掛鉤藤《藥材學》,鉤丁《陜西中藥志》,倒掛金鉤、鉤耳《湖南藥物 志》,雙鉤藤、鷹爪風、倒掛刺《全國中草藥匯編》。
【性味歸經】
  甘,微寒。歸肝、心包經。
【功效】
  息風止痙,清熱平肝。
【藥用】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大葉鉤藤U.macrophylla Wall.、毛鉤藤U.hirsuta Havil.、華鉤藤U.sinensis(Oliv.) Havil.或無柄果鉤藤U.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帶鉤莖枝。
【應用】
  1.用于肝風內動,驚痛抽搐。鉤藤甘而微寒,入肝,有和緩的息風止痙作用,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之常用藥,亦多用于小兒。如用治小兒驚風壯熱神昏、牙關緊閉、手足抽搐等癥,常與天麻、全蝎等同用,即鉤藤飲;用治溫熱病熱極生風,痙攣抽搐,多與羚羊 角、白芍藥、菊花等配伍,如羚角鉤藤湯;用治諸癇啼叫,痙攣抽搐,可與天竺黃、蟬蛻、黃連等同用,如鉤藤飲子。
  2.用于頭痛,眩暈。本品既清肝熱,又平肝陽,故可用治肝火上攻或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屬肝火者,常與夏枯草、梔子、黃芩等配伍;屬肝陽者,常與天麻、石決明、菊花等配伍。近年有用20%鉤藤煎劑,治療高血壓病,其有溫和的降壓作用,除三期高血壓病人 外,多數患者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隨著血壓的下降,病人頭痛、頭暈、失眠、心慌、氣促等自覺癥狀亦相應減輕或消失。此外,本品與蟬蛻,薄荷同用,可治療小兒夜啼,有涼肝止驚之效。
【注意】
  用卑胃虛寒者慎服。
  1.《本草征要》:“若大人有寒者,不宜多服。”
  2.《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3.《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霉,防蛀。少量藥材時可稍蒸之,即可防霉,防蛀,又可保持色澤美觀。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其有效成分鉤藤堿加熱后易破壞,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過20分鐘。
【形態】
  1 鉤藤 常綠藤本,長達10 m;小枝四棱形,光滑,變態枝彎曲呈鉤狀,成對或單生葉腋。葉對生,葉片橢圓形至卵形,長6~11cm,寬3~6cm,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紙質,上表面光亮,下表面灰綠色,脈腋常見灰白色束毛;托葉2深裂,線形。頭狀花序球形, 頂生或腋生;花冠黃色,漏斗狀,上部5裂;雄蕊5;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宿萼。種子兩端有翅。花期5~7月,果期10~ 11月。分布于四川、云南、廣東、廣西、湖南、浙江、福建、江西、陜西、甘肅、貴州等地。生于山谷、溪邊。
  2.大葉鉤藤 長12~15 m,幼莖與鉤均具褐色粗毛;葉片長10~16 cm,寬6~12 cm,革質,葉下表面被褐色短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氣;蒴果紡錘形。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生于山地次生林中。
  3.毛鉤藤 長3~5 m,小枝與幼鉤均具粗毛;葉革質,下表面疏被粗毛,花萼與花冠外側密被粗毛,花冠淡黃色或淡紅色;蒴果紡錘形,疏被粗毛。
  4.華鉤藤 托葉近圓形;葉片及花冠均較大;蒴果棒狀。分布于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生于山地林中。
  5.無柄果鉤藤 長4~7 m;小枝節上有毛,葉薄革質;花白色或淡黃色,僅裂片外被絹毛;蒴果紡錘形。
【產地】
  鉤藤主產廣西、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省。以廣西產量大。
【栽培】
  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嚴寒。以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用種子或分株繁殖。種子繁殖:10~11月采收成熟種子,隨即播種,條播,按行距12~15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撒入,覆細土薄層。越冬后翌春出苗,注意澆水、施肥等管理。培育1 年后春季移栽。分株繁殖:春季在母株旁邊,用鋤在周圍適當地將根挖傷,促使萌發不定芽,經1年后,割取連根的新苗栽培。移栽后應 設棚架或攀援于其他喬木上。在1~2年內,要除草、施肥。每次采收后,也要中耕除草、追肥1次。
【品種考證】
  鉤藤始載于《名醫別錄》,列為木部下品。《新修本草》曰:“出梁州,葉細長,莖間有刺若釣鉤者是。”《本草衍義》謂:“釣藤中空,二經不言之。長八九尺或一二丈者。湖南、(湖)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綱目》云:“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 多用皮,后世多用鉤,取其力銳爾。”以上所言形態特征、產地等均與鉤藤屬植物相符。
【商品規格】
  商品按來源不同有鉤藤和華鉤藤兩種,按產地又分溫鉤藤(浙江溫州產)、西鉤藤(四川產)、各種鉤藤均分為1~4級。以雙鉤藤形如錨狀、莖細鉤結實光滑、色紅褐或紫褐、無梗者為佳。一級:平鉤無木鉤,色澤紅潤。二級:色澤稍次于一級;含梗5%以內。三級:含梗10%以內,其它同二級。四級:含梗20%以內,其它同二級。習慣認為廣西桂林產品最佳。
【顯微特征】
  莖枝橫切面 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常含紅棕色物,有的含草酸鈣砂晶。中柱鞘纖維束斷續成環,纖維壁較厚,層紋明顯。韌皮部纖維單個散在或成束;射線細胞充滿草酸鈣砂晶。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分布不甚規則。髓大,髓周細胞壁木 化,紋孔明顯。鉤藤粉末:
  1.皮部薄壁細胞延長,可見次生壁自初生壁脫離;間有草酸鈣砂晶細胞。
  2.韌皮纖維多,直徑15~40 μm,非木化或微木化,有的胞腔可見黃綠色物。韌型纖維木化,具單斜紋孔;
  3.木薄壁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壁稍厚,木化,具多數圓形單紋孔。
  4.砂晶細胞類長方形,有的連成縱行。
【化學成分】
  含吲哚類生物堿,有鉤藤堿(rhynchophylline)、異鉤藤堿(isorhynchophylline)、賽雞納堿 (corynoxeine)、異賽雞納堿(isocorynoxeine)、毛帽柱木堿(hirsutine)、去氫毛帽柱木堿(hirsuteine)、兜花木堿(corynantheine)、二氫兜花木堿(dihydrocorynantheine)。
【理化鑒別】
  取粉末適量,加甲醇10 ml冷浸24小時,濾過。蒸干濾液后,加鹽酸(1→100)5 ml溶解,濾液分別滴加碘化鉍鉀、碘化汞鉀試劑,均有沉淀發生(生物堿反應)。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作用:煎劑0.1 ~0.5 g/kg給小鼠腹腔注射,能出現閉目、臥伏、自發活動減少等鎮靜現象,并能對抗咖啡因對小鼠的興奮作用。
  2.對心血管的作用:鉤藤煎劑和鉤藤總堿、鉤藤堿,對麻醉或不麻醉動物,正常動物或高血壓動物,無論是靜注或灌胃給藥均有降壓作用。且無快速耐受現象。鉤藤煎劑久煎則降壓作用減弱,以煎20分鐘為宜。
  3.平喘:鉤藤總堿能對抗組胺噴霧引起的豚鼠氣喘。
  4.毒性:鉤藤堿、鉤藤總堿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162.3mg/kg與144.2mg/kg。
【采收加工】
  栽后3~4年采收,在春季發芽前,鼓在秋后嫩枝已長老時,把帶有鉤的枝莖剪下,再用剪刀在著生鉤的兩頭平齊或稍長剪下,每段長3cm左右,曬干,或蒸后曬干。
【炮制】
  將原藥除去雜質、枯鉤(老鉤藤)、枯梗(老梗),用清水快洗凈,瀝去水滴,曬干或低溫烘干。
【性狀】
  莖枝類方柱形或類圓柱形;表面紅棕色至紫棕色,具細縱紋及白色點狀皮孔,被黃褐色柔毛。枝節上具兩個或一個彎曲鉤,鉤略扁,長1~2 cm,基部較寬,先端尖,有微細縱紋;節上還可見葉柄和環狀托葉脫落痕跡。質輕而韌,斷面黃棕色,莖枝髓部黃白色,疏松或 已萎縮中空。氣微,味淡。
【附注】
  鉤藤屬植物我國有14種,由于均帶鉤,多供藥用。生藥商品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紫紅色,無毛,植物來源為鉤藤Uncariarhynchophylla (Miq.) Jacks.,華鉤藤U.sinensis (Oliv.) Havil.,及披針葉鉤藤U.lancifolia Hutch.,主產于四川。另一類黃褐色,有毛,習 稱“有毛鉤藤”,植物來源多種,以大葉鉤藤U.macrophylla Wall.、毛鉤藤U.hirsuta Havil.、或無柄果鉤藤U.sessilifructus Roxb.為主。
【錄自】
  《中藥全書》 (責任編輯:Doctor001)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