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薺菜《中藥學7版》 【名稱】 薺菜 【拼音】 Jicai 【出處】 《千金方》 【概述】 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 Capsella bursa-pastoris(L.) Medlc. 的帶根干燥全草。我國各地均有分布。3~5月采集,洗凈切段,曬干,生用。 【性味歸經】 甘,涼。歸肝、胃經。 【功效】 利水消腫,明目,止血。 【應用】 1.水腫。本品能利水消腫,治療水濕內停之水腫,如(《廣西中草藥》)以之與車前子一起,水煎服用;薺菜性涼清熱,利水濕,止瀉痢,常配以馬齒莧、鐵莧萊、地錦草等,治療濕熱泄瀉,痢疾。 2.肝熱目赤,目生翳膜。本品性涼,入肝經,清肝明目,治目赤澀痛,如(《圣惠方》)將本品用根,搗絞取汁,以點目中;若目生翳障,則如(《圣濟總錄》)取本品洗凈焙干,研為細未,點眼。 3.血熱出血證。本品能涼血止血,治血熱妄行之吐血,便血,崩漏,月經過多,若與仙鶴草、地榆、茜草等止血藥同用,其止血效果更佳。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臨床研究】 1.化學成分:薺菜含膽堿、乙酰膽堿、馬錢子堿、山梨醇、甘露醇、側金盞花醇等。 2.藥理作用:薺菜煎劑與流浸膏對子宮有顯著興奮作用,并能縮短出血時間。薺菜全草提取物有抗腫瘤作用。薺菜有解熱作用。 3.臨床研究: 據報道,薺菜培成炭存性,用砂糖調服。治痢 (河南中醫1982,3:40)。 【參考文獻】 1、《藥性論》:“燒灰,能治赤白痢。” 2、《本草綱目》:“明目,益胃。” 【錄自】 《中藥學7版》 (責任編輯:Doctor001) |